發新話題
打印

東尼分析

東尼: 寶貴的一課!

2008.12.29


2008年的慘痛經歷,我不想憶起,更不敢忘記。原來一向行之有效的投資策略,也會有失敗的一天。

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故事還未完結,更多的情節會繼續出現。這意味着,我們都活在希望中。

最令我震驚的,莫過於AIG的倒下。我跟進AIG長達40年,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AIG是我個人投資組合裏的核心持股,是我最信賴的一間公司。它打賭顧客不會出現壞賬,結果押錯了賭注,代價大得不能承受。

AIG是個別例子。世界上的知名銀行雖然同樣受損,程度卻遠不如AIG那麼嚴重。我一向都以為,在眾多行業裏,銀行業是最可靠的增長行業,皆因貸款和資金比任何一種產品的需要都要大。

這就是匯控(5)所處是行業。我一直都認為匯控是一隻完全可靠的股票。現在匯控需要為次按作無止境的撥備,新的減值接腫而來。2007年撥了70億美元,到了今年上半年再撥100億,現在投資者戰戰競競的等待,匯控在下半年還會有多少撥備。

撥備的雪球不斷滾大。話說回來,匯控一向謹慎,到底這兩年是不是撥得太多呢?現在匯控的股東,心情一定不會好受,但到了明年3月公佈業績時,情況很可能會逆轉。

市場不斷傳出,匯控需要補充資本,尤其當渣打(2888)成功供股之後,市場更加謠言滿天飛。但匯控比渣打有更多股東,公眾股東多如恆河沙數。以現價74元計算,匯控的市值是9,000億元;供股200億美元(即1,600億港元),不可謂不嚇人;尤其是如果像渣打般低價供股,一定會大幅攤薄股權,而股東則被迫在拿錢供股和出售供股權之間二擇其一。

如果匯控集資的目的是還債而不是增加資本,這代表管理層犯了大錯,承受了不能承受的風險。匯控一直都倚靠內部增長,即使收購也是運用過往的保留盈利。所以說,從股東集資是退步的表現。

只要不是世界末日,匯控隨時會有多150年的壽命,因此沒有理由急於收購增長。最好一切減值虧損都由銀行自己來承擔,從而令匯控瘦身,將來反而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過去匯控其實也曾經供股集資,甚至配股一樣試過,例如收購英國米蘭銀行和美國米蘭時,就曾經發新股集資;但就從來都沒有試過因為虧損而集資。

你要相信,相信匯控會像童話故事裏的結局般幸福快樂。結局會在何時出現,讓我們拭目以待。


Share this:

TOP

東尼-天下第一倉-思捷賤價之謎

2008.12.31

問:思捷(330)市盈率只有八倍,息率達十釐,其市賬率亦低,更沒負債。過去五年,每年有雙位數字增長,成績亮麗得令人吃驚。你對此公司有何看法?

答:你的數據沒錯,問題是為何如斯便宜?

答案是害怕!投資者擔心它來年業績無以為繼。刻下環球經濟收縮,思捷今年度的盈利,幾乎可以肯定出現倒退,但我覺得情況不致太差,應該尚有能力派發股息,就算股息真的大幅削減一半,其息率依然可觀。

思捷置身競爭激烈及變幻無常的行業,早已證明在行內有優越地位,故不用太擔心。只要經濟復甦,思捷定能受惠,投資者會再對它刮目相看,並慨嘆為何錯失筍價買入。

問:你常說現在是投資股票的好時機,你覺得江西銅(358)、瑞房及中鋁前景如何?

答:我經常說任何時間都是買股票的好時機,不過很難猜測何時才算最好。正如所有啤酒都好飲,但總有些啤酒的品質較好。或者你可以說,儲蓄是好習慣,但令儲蓄增值的好方法,則是投資股票。這一向是我的宗旨,在刻下金融海嘯之際,我的信念不變。

江西銅是礦業股,它不算增長股,只是周期性股票,即你應該在銅價低位時買入,並趁高位沽出。但我並不看好銅價,因為銅的用途正減少,特別是通訊設備看來不會再用銅;而本來已關閉的銅礦,例如在智利的那些,卻有意重開。

瑞房由經驗老到的企業家管治,對公司及股東都老實坦誠。我相信這間公司未來一定有增長,然而目前經濟環境不利須借錢營運的公司生存,尤以地產股為甚。

中鋁是鋁金屬批發商,國內生活質素不斷提升,對鋁的需求依然強大。當鋁價上升,公司的盈利會增長;唯鋁價下降,便要蒙受存貨減值的損失。我認為現價可買入中鋁,畢竟它在國內鋁業,擁有壓倒性的市場佔有率。

問:近期油價大跌,國泰(293)理應受惠,你對此公司有何評價?

答:國泰生意很反覆,就算營業額上升,其盈利仍受周期性影響。根據以往經驗,只要國泰股價跌穿十元,例如九八年及零三年,它便能給予投資者優厚回報。現時是入貨良機,儘管客量短期會減少,對沖燃油亦有損失,但相信零九年便能重拾光輝。

問:我賣了物業套現八十萬元,希望全數買入匯豐,以賺取七釐息作日常開支,你認為做法冒險嗎?

答:匯豐在三月公布全年業績時,未必能維持末期息的比率,甚至有傳言指它要透過配股增加資本,但我看不到匯豐需要如此做的原因。假如匯豐真的減派息,其股息也應維持在六十八美仙,即每股股息五元三角,息率達七釐。

如果匯豐管理層打算讓本業增長,而非追求市值上升,發行新股並非最好辦法。就算它真的需要增加資本,也可透過出售非核心資產,而非發行新股。

若你打算現價買匯豐,可能需要有鋼鐵般的意志,我建議你等到匯豐公布業績後再作決定。其時匯豐股價可能上升,但你可買少一點,例如僅用四分一資金買貨,因為我懷疑匯豐的股價能否抗拒大市洪流。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大班聯盟

2008.12.30


大批上市公司聯手反對港交所(388)修訂上市條例,簡直是奇景。香港人有一種奇怪的思維方式:如果大財團一致認同某種做法,那麼這種做法一定是錯的,會對公眾不利,而港交所應該獲得支持。

再細看港交所的公告,其實這是小題大造而已。港交所修訂所謂的「禁售期」,意思是在禁售期裏上市公司董事不准買賣自己公司的股份。現在要延長禁售期,公佈業績前一個月內董事不能交易股份。

修訂本身看來問題不大,問題在於:為甚麼當初的上市條例訂得那麼寬鬆?另外,為甚麼上市公司對這芝麻綠豆的小事大發雷霆?上市公司的反應,看來真的有點小題大做。

如果公司故意推遲公佈業績的日期,讓董事有機會在未來兩個月交易股票,在大眾還懵然不知時就早著先機,那麼這等同於董事欺詐小股東的行為。

唯一一個理據,就是當公司股票遭到大手拋售時,董事出面增持能證明公司的財政狀況仍然健康,從而恢復投資者的信心。但這代表有董事有機會利用大眾的無知大賺一票。

這有點像1998年政府入市的情節。當年政府知道港元沒有危險,於是大手買入恒生指數成份股,試圖令指數穩定下來。那時傳媒充斥著反對的聲音,而我卻屬於支持入市的一派。

那些瘋狂的日子,我至今仍然記憶猶新。那時市場的規模遠比今天要小,如果有人要大手拋售某股票,最直接的方法往往是向公司董事出售。50年前的新加坡股市沒有所謂的禁售期,這保障了股價不會大幅下跌。

這也適用於香港股市。港股被大手拋售,原因不單是壞消息接二連三,更是因為賣家急需售股套現。如果董事不淮買股托市,股價自會一瀉如注。

我對港交所的內情一無所知,但相信交易所在這個時候修訂規則,背後一定有其理由。我們不難想像,一定有些無良董事趁好消息公佈前入市,又或者趁壞消息出爐前沽貨,結果令小投資者蒙受損失。新修訂也就能保障公眾投資者的利益。

不過,我對另外一個修訂就不敢苟同了:延長大手交易(block trade)時段至下午4時之後。除了保護了大戶的利益(也就是說,損害散戶和小經紀的利益)之外,我看不到這個修訂有任何理由。大班們,請提出反對啊!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祝讀者新年快樂、祝香港安定繁榮

2008.12.31


我相信多數分析員和記者都是過份悲觀,2009年將會是好的一年。單憑他們的羊群心理,我相信2009年的股市將會高收。

現在來看看「東尼2009投資日誌」。

不要對一月有太大期望。企業的營業額將會持續下跌,陸續會有公司清盤破產,失業率上升,勞資爭拗接踵而來。在沒有利好消息刺激的情況下,股市將會持續下跌,一月和二月恆指會再試低位,但12,000點應該是強大支持。

二月份將會有不少業績出爐,對股市會起到穩定的作用。最先的是宏利(945),於二月十二日公佈業績,宏利將會成為次按風暴的重災區。宏利做的是保險生意,靠的是穩定收入,而不像別的投資者一樣拼命追求資本增值,因此股東可以繼續等下去,不必止蝕離場計數。這間公司可能會削減季度派息,因為營業額可能會下跌。

然後是中資銀行,投資者屆時就會發現,中資銀行是何等的便宜。董事局現在就要決定,到底應該響應中央托市的呼籲,交出一張亮麗的成績表;抑或是應該保守行事,為壞賬作大額撥備,從而令未來的盈利更加可觀?我認為銀行應該取其中庸之道。東亞(23)和中銀香港(2388)應該會令人失望,但到了這時市場又會開始預測後年的業績。與此同時,其他中資公司會陸續發佈業績,尤其是聯通(762)等電訊公司應該會對股市有所刺激。

如果說二月份平淡無奇,那麼三月應該會有好消息湧現 - 尤其是指數的水平。多數中資股都已經公佈業績;石油公司會交出「還可以」而非「頂呱呱」的成績。雖然整體中資股的純利會下跌,但股市已經預先反映,因此不會有太大反應。

三月卻可能會出現油價恐慌。石油消耗將會上升,而油組減產的效果將會逐漸浮現。美國經濟將會漸漸復甦,而中國的耗油量也會增加。美國樓價看來已經見底,這將會影響到美股的表現。

美國銀行業第一季的業績不會再慘不忍睹,只不過零售業務會出現倒退,這會繼續影響本港的出口業。歐洲的經濟出現警號,同樣會影響華南的經濟。五月和六月將會乏善足陳,復甦的跡象還看七月。但原材料和金屬的價格上漲,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

到了七月份的中期業績,匯控(5)的股東會發現,原來匯控已經走出次按危機,但投資者需要注意英國和西班牙的衰退。那時英鎊匯價會跌至10元的關口,即使美元仍會頗為疲弱;至於加元和澳元會因為原料出口增加而走強。

香港樓市會從四月開始復甦,然後在接下來的日子持續改善。不過發展商的業績,要等到九月才能反映樓價上升的收益,但股價應該會預先回升。

股市應該會在九月和十月喘一喘氣,然後到了十一月和十二月再回升,所以全年一定會高收。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匯控

2009.01.05



我決定在年初講講我的愛股 - 匯控(5)。今年匯控以77元開市,以2007年的盈利計算市盈率只有6倍,股息率高達9厘。

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情況。投資者預料匯控2008年度的純利和股息會大幅減少,甚至徘徊在周轉不靈的生死邊緣。匯控或許不能恢復以前的盈利能力。要是這間銀行等到2011年才恢復元氣,那麼任何正常的市盈率都需要15%以上的年增長率來支持。

這是災難時期的股價,挑中了的話隨時麻雀變鳳凰。匯控很少會落入如此田地。

匯控的公關部門說,不會對謠言作出任何回應。這樣做自有它的好處,但股東也就陷入兩難的局面:到底應該對謠言置之不理,然後繼續持有;抑或是沽貨離場?對於不少像我這樣的死硬派的股東來說,當一份又一份業績報告相繼出爐,除了繼續持有、看着股價下跌之外,我沒有別的選擇。但我已經從AIG學了一堂深刻的教訓。我可不希望同樣的事情會發生在匯控身上。

我應該保持樂觀,然後仔細考慮我的選擇。

我不相信匯控會從地球上消失,儘管我也不敢肯定匯控這個名字最終會否被取替,我當然希望不會發生。匯控可謂沒有同業相伴,最接近的對手是花旗集團,可是花旗經過金融海嘯一役後已經半身殘廢;至於摩根大通雖然進佔歐洲的成績不錯,但在亞洲的據點不多。收購了怡富(Jardine Fleming)之後就馬上把美國式企管文化灌進公司,不知是好是壞。

匯控的策略是「三足鼎立」,香港、歐洲和北美各提供約25%的純利,資本的地域分佈也相若。

當然在這個非常時期,北美再也難以提供任何盈利。匯控在美國投放了不少資金,卻招來了不少反對的聲音 - 我是少數的支持者之一。理論上,客戶的分佈越廣,增長潛力越高,中移動(941)和可樂就是最佳例子,匯控收購Household International(HI)本身不應該是失敗的。很明顯,匯控做「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做得不夠徹底,監管的力度不夠,而且低估了美國樓市崩潰所帶來的惡果。我不知道匯控有沒有透過HI批出沒有抵押的貸款;這絕對有違匯控一貫以來保守的原則,如果有的話應該馬上停止。

我希望北美的災難會告一段落,各大銀行已經作出充裕的撥備。到了2009年,金融危機散播到歐洲(尤其是英國)的風險仍然存在,壞賬增加的可能性仍然不低。但這一切都已經在預計之內,銀行已經比往年保守得多,只有財政健康的置業者才會獲得貸款。

香港的經濟環境可能會相當困難,但匯控對經濟衰退有豐富的經驗,而且存戶往往視匯控為資金避難所。還有,匯控在按揭市場的佔有率有所增加,而且利率也高了不少。

至於其他地區,例如東南亞和南美洲,匯控都有良好的駐足點,問題應該不大,情況雖然困難卻是捱得過的。

我仍然不相信,美國的業務會令匯控徹底失敗。倘若如此,整個銀行業都需要一次徹徹底底的改變。

要是匯控仍能生存下去,那麼現在的股價絕對便宜。我是個死硬樂天派,相信匯控會在兩、三年內回到之前160元的高位,五年內升至200元。

權益披露:我持有匯控的股權,而且是個人投資組合最大的持股,所以我不會再增持匯控。我希望的是,匯控願意公佈更多資訊,讓謠言不攻自破。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中鋁

2009.01.06


港股表現雀躍,在新年伊始的兩天已升1,175點。明顯地,這趨勢不能永遠持續,因為按此升幅計算,恆生指數在今年約200個交易日過去後便要升抵250,000點,那是頗不可能發生的事。

此外,我亦相當懷疑恆指會否於年內回升至20,000點以上水平,那相當於每個交易日僅上升25點。指數處於20,000點水平的話,反映按2009年預測盈利計算的預測市盈率為15倍左右,不過那只屬非常粗略的估計。

即使未能計出恆指成份股於2008年的市盈率,但很多公司已公佈了9個月的業績,或是6個月的中期業績,所以要估計的話也不應太困難。當然,最大的分歧可能來自匯控(5),應可錄得1,000億至1,600億元應佔溢利,又或可能是大概5,000億至6,000億元,而我實在不能肯定;至於工行(1398)我就更難肯定,因為只有部份市值包含在這些數字中。

不過,最大的變數將會來自中資股,而今日看到中鋁(2600)和中國遠洋(1919)出現了最大的波動,兩者的股價於週一上升超過9%,而於上週五已分別上升了11%和7%。過去數年在我的專欄中,也經常提及這些股份,因為它們反映出國內中資股的一些病態。

中鋁是我的選股之一,因為我非常看好中國的鋁業在未來大概5年的發展前景,而中鋁佔有此潛在市場的一大份額,約達50%。然而,我對其管理層卻不太欣賞,因我懷疑當中有很多政治考慮,而不是由更專業的營商人才來管理。不過,假如有更佳的理據支持,我也樂於撤回這批評。

中鋁雖然已是非常龐大的業務,每年的營業額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或大概1,200億美元,但假如市場趨勢利好的話,仍有驚人的增長空間。2007年的溢利為110億元人民幣,但2008年的季度溢利表現大上大落,在某一季度甚至錄得虧損。那是一個要考慮的問題,但假如你是投機者,卻可能會視之為好處。

自上市以來,過去7年的盈利似乎相當健康,由2001及2002年的少於15億元人民幣,升至2004及2005年的60億元人民幣,在2006及2007年甚至升至110億元人民幣。但2008年增長不再,盈利或會低於40億元人民幣。但去年的盈利,尤其是下半年,被金屬價格下跌拖累,鋁價由2008年初的每噸3,400美元,跌至1,500美元。這不只影響現時的生產,還可能會因撇帳而影響庫存。

雖然我並不預測鋁價會回升至大概3,000美元,但卻相當有信心,可回升至2,000美元以上,甚至約2,500美元,而這是之前可賺得100億元人民幣的水平。

按每股4.50港元計,中鋁的市值僅高於600億元。所以,以現價水平來看,預測在三年內會賺到20%的盈利,或110億至120億元人民幣,並不合理。但去年的嚴峻考驗使盈利波動,此股實為炒波幅之選,股價炒高時便要沽出。

此股在2004年的招股價約為4元,曾經一度潛水。2006年曾高見6元,之後又回落至5元,惹起了我的興趣。及至2007年,中鋁隨着中國熱潮飊升至25元的瘋狂水平。不過,後來市場虛怯慌亂,股價在2008年10月跌穿了2.50元。4.50元或是入市之時機,因為未來應會較為穩定,但可能要再次跌破4元,才能稱得上是必買之選。

航運企業中國遠洋於上個財年,購入了自家許多資產,當中包括其船隊。因此,現時評估其業務仍屬言之尚早。但按6.30元計,市值約560億元,以這估值看,還是等待更全面的報告較佳,因為經常性盈利相當可能超過100億元。


Share this:

TOP

東尼專欄 - 尋找優質電力股

2009.01.07


2007年中資股熱潮中,電力公司的表現實在太不濟了。我買了一些華能(902),平均買入價低於5元。我曾經較喜歡北京大唐(991,現為大唐發電),公司的名稱現已除掉北京二字;另外之前我也曾買入山東國電,表現不錯,然後公司易名為華電國際(1071),至今我仍然持有一些,儘管我曾表示該公司未能達標。

電力本來是最基本的公用事業,我以為中資電力公司會隨着經濟增長,甚至超越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幅。當年的中華電力(2,即現在的中電控股)就與香港的經濟同步增長。

六十年代,當我開始融入香港股市的時候,公用事業是我的投資大忌,皆因政治因素往往會扭曲正常的營商環境。我也親眼見證了五十年代英式國營企業是何等的不濟。

中電的成績固然卓越,即使在多年的利潤管制下,公司仍然增長了200倍。但我對公用股的忌諱也不是無中生有的,今天民粹政黨不斷要求政府收緊中電的利潤管制,而中國政府為了廣大人民的利益,決定凍結電費,在商品價格不斷上升的雙重夾擊下,電力公司可謂四面楚歌。

電費是固定的,但煤炭價格卻不是。結果電力公司的營業額大幅上升,利潤反而倒退。去年華能要蝕錢,而其他電力公司也好不到那裏去。

華能是三間電廠裏規模最大的一間,現價5.7元,市值連700億也不到。這相當合理,如果2008年的盈利有改善那就更加便宜了。我預計2008年的營業額應該是60億元人民幣,而純利大概是30億元人民幣,盈利能力之低可見一斑。但2009年的純利可能會有改善,介乎80億至100億元人民幣之間,市盈率也就會升至比較合理的水平。

大唐發電昨日收報4.4元,市值約是500億,而2007年度的純利卻只有35億,但之後應該會增加。不過比較兩者的股價和潛在市盈率,我認為華能比較抵買。前年十月份華能一度升至10.8元,但很快就跌了下來。

華電報1.95元,市值只有120億元,2007年的純利是12億元。雖然2008年很可能沒有盈利,但之後應該會回復至2007年的水平 - 過去10年來華電的純利都差不多是這個數字。

假設中央政府肯放鬆管制,讓電力公司自行調整電費,那麼5.7元的華能是理想的買入對象。但華能的股價有如過山車,從九月中的6元跌至十月底的3元。我們不太可能會再看見3元的華能,但5.7元應該算是合理。

驟眼看來華電很便宜,但這不是理想的投資。大唐可能比較合理,但華能就更好了。因此我決定再等一會兒,之後再看看應否買入。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決定股價的兩股力量

2009.01.08



股價永遠都由兩股力量來主宰,一面看升,一面看跌,兩大陣營的角力造就了股票的市價。

不過,即使內幕人士也不可能完全知道股價走勢,因為他們不是唯一的內幕交易者;更何況董事也是人,一樣有七情六慾,買賣時同樣會受到情緒的支配。

一個能抵受情緒支配的投資者,他最大的優勢在於時機的掌握。股市往往只會顧及短期的利好利淡因素,而忽略長遠的力量。當分析員要為一隻股票進行估值,他往往會採用市場的共識,取代個人的見解和分析。

當股價走勢有違分析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自我安慰,只是時機未到而已,遲早我一定會正確。但通常你的分析往往摻雜了不少個人的意見,結果往往大錯特錯。

投資者的情緒仍然波動,人們仍然等待壞消息出爐。你應該還記得,十月份恒生指數一天內從12,700點跌了2,000點至10,700點,最後收報11,000點。三個月之後的今天,指數卻回升了40%至15,000點。

我們唯一可以清楚知道的,乃現在是買入的理想時機,可惜多數投資者都不這麼認為,市場的沽壓仍然沉重。我肯定,仍然有不少人正在等待另一波的沽售潮,好讓他們可以趁低吸納;但我認為這在未來幾年都不會再發生。

但股市仍然大幅波動,一天內可以上落500點(3%)。如果你運氣好的話,隨時能以「即日鮮」的方式賺取本金的20%至30%,但蝕本的機會可能更大,因為交易成本不菲。近日成交量不斷萎縮,到了昨天才回升至900億元,尤其是部份中資股的交投驚人。

建行(939)的成交高達280億元,而工行(1398)和中移動(941)的成交都比平時高。建行成交暴升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部分機構投資者的禁售期已過,於是大舉沽貨。

由於建行的禁售期已過,所有中資銀行都面臨龐大的沽壓,昨天工行跌了7%至3.96元,而建行則跌至4.07元,兩者都已經回到買入的領域。我比較喜歡建行,不過5.92元的交行(3328)也很吸引。最便宜的是中行(3988),不過今年的業績應該會令人失望;但只要今年不行差踏錯,今天買入中行的投資者,明年很可能會獲利。

中資銀行再度出現恐慌拋售潮的機會微乎其微,當業績公佈之後,投資者會重拾對銀行股的興趣 - 尤其是工行不大可能會跌至3.5元,因此4元的價位無疑是理想的買入時機。但今天的股價已經把這一切都折算在內,看淡的力量暫時佔優。

要是建行真的如我所說,是因為大戶沽貨而下跌,那麼它是理想的買入對象,因為這對股價的影響是短暫的,到了下個月所有股票都會被吸納。趁壞消息入貨,這就是我的投資原則,長遠而言一定有好處。


Share this:

TOP

天下第一倉 - 留得青山在

2009.01.08


你 打 算 怎 樣 運 用 自 己 的 金 錢 ?

在 這 經 濟 不 景 氣 之 時 , 肯 定 大 家 會 減 少 消 費 。 就 算 你 要 維 持 以 往 的 生 活 質 素 , 在 年末 假 期 時 總 會 節 制 一 點 , 例 如 找 家 便 宜 一 點 的 餐 館 吃 飯 , 甚 至 減 少 出 外 用 餐 。

現 在 亦 非 換 車 的 好 時 機 , 即 使 你 有 意 賣 掉 耗 油 量 甚 大 的 平 治 , 繼 而 買 入 較 為 慳 油 及環 保 的 豐 田 Prius , 但 誰 願 高 價 承 接 那 部 易 駕 卻 食 油 的 平 治 ? 惟 有 打 消 這 念 頭 。

你 未 必 像 大 部 分 人 一 樣 , 害 怕 失 去 工 作 , 惟 肯 定 心 裡 有 數 , 知 道 年 終 花 紅 勢 減 , 加薪 更 是 奢 想 。 因 此 你 會 每 月 儲 起 更 多 的 金 錢 , 以 防 有 日 發 現 原 來 你 的 飯 碗 不 是 想 像般 堅 固 。 但 同 時 亦 產 生 另 一 個 問 題 , 究 竟 要 如 何 投 資 ?

○ 七 年 秋 天 , 股 市 升 至 危 險 水 平 , 你 可 能 積 存 了 一 點 現 金 , 然 後 趁 市 況 回 落 時 , 買入 一 些 股 票 。 隨 後 你 跟 大 部 分 投 資 者 一 樣 , 被 大 市 急 瀉 的 衝 擊 力 嚇 怕 , 再 沒 有 入 市加 碼 的 膽 量 , 惟 有 靜 待 市 場 止 跌 回 升 。

對 豐 有 信 心

如 果 豐 在 你 的 持 股 組 合 中 , 佔 主 要 地 位 , 就 像 刻 下 我 的 情 況 一 樣 , 你 只 有 滿 腹 疑 慮 , 因為 它 的 股 價 一 沉 不 起 , 反 映 這 家 銀 行 正 面 臨 嚴 峻 的 考 驗 。 但 我 相 信 , 當 次 按 危 機 引發 的 金 融 海 嘯 慢 慢 潮 退 後 , 你 會 看 見 豐 仍 然 屹 立 不 倒 。 即 使 其 他 國 際 大 銀 行 逐 一 倒 下 , 它 仍 可 站 穩 住 腳 , 股 價 定 能 回 升 。

豐 的 現 價 , 反 映 市 場 估 計 它 的 盈 利 和 派 息 將 會 大 幅 下 挫 。 根 據 ○ 七 年 的 業 績 , 其 股息 率 高 達 九 釐 半 , 實 為 天 文 數 字 , 而 且 市 盈 率 只 有 五 點 七 倍 , 低 得 難 以 置 信 。 這 些數 字 , 在 無 風 無 浪 的 日 子 , 是 災 難 來 臨 的 先 兆 , 但 以 往 我 總 是 以 相 反 理 論 自 居 , 對這 種 所 謂 警 告 嗤 之 以 鼻 。 對 我 來 說 , 這 是 瘋 狂 買 入 的 訊 號 , 然 而 我 已 持 有 大 量 豐 , 不 想 過 分 冒 險 , 畢 竟 我 的 判 斷 未 必 百 分 百 準 確 。 大 概 要 等 股 價 回 升 , 我 才 可 放 下 心 頭 大 石 。

我 已 把 不 少 本 錢 投 入 股 票 市 場 , 一 般 而 言 , 我 會 在 跌 市 時 加 碼 ; 不 過 , 跟 大 部 分 投資 者 一 樣 , 目 前 我 也 不 敢 入 市 , 寧 願 維 持 原 狀 , 不 買 不 賣 。 但 我 的 每 月 儲 蓄 和 股 息收 入 , 該 如 何 運 用 , 實 費 煞 思 量 。

現 金 為 王

目 前 金 融 市 場 一 片 朦 朧 , 求 生 是 首 要 目 標 , 因 此 我 樂 意 持 有 足 夠兩 年 生 活 的 現 金 , 就 像 戰 時 人 們 躲 入 地 下 城 堡 避 難 , 直 至 危 機 過 去 。 床 下 底 保 留 一箱 現 金 , 日 子 肯 定 過 得 安 穩 得 多 。
我 知 道 長 期 持 有 現 金 , 最 終 會 帶 來 損 失 , 皆 因 其 購 買 力 不 斷 下 降 , 債 券 和 定 息 存 款亦 然 。 但 這 似 乎 是 短 期 內 最 好 的 選 擇 , 直 至 我 對 市 場 走 勢 有 較 確 切 的 把 握 。 此 外 ,去 年 外 匯 市 場 波 幅 甚 大 , 即 使 是 以 往 被 視 為 最 穩 陣 的 貨 幣 , 亦 無 一 倖 免 , 因 此 投 資者 應 對 此 保 持 戒 心 。 商 品 和 金 屬 的 價 格 更 加 波 動 , 投 資 者 猶 如 在 賭 搏 鬥 , 雖 然 贏 面 一 樣 , 入 場 費 卻 昂 貴 得 多 。
樓 市 和 股 市 分 別 不 大 , 只 是 使 費 更 多 。 物 業 價 格 近 期 有 所 下 跌 , 惟 跌 幅 沒 股 市 那 麼大 , 而 且 租 客 不 會 永 遠 續 租 , 因 此 要 定 時 花 心 思 打 理 。 加 上 物 業 交 易 需 時 甚 久 , 故若 決 定 買 樓 , 應 以 長 線 投 資 為 目 標 。

是 的 , 我 跟 你 一 樣 感 到 迷 惘 。 世 間 上 根 本 沒 有 必 然 , 除 了 生 和 死 , 而 你 永 遠 不 知 道 它 們 何 時 來 臨 。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國泰對沖失利 1月9日

2009.01.09


好像之前的累計股票期權(accumulators)一般,對沖現在也成為了致命的毒藥。國泰(293)將其截至去年10月底止的28億元燃料對沖虧損,大幅修訂為76億元,令國泰陷入好像中信泰富(267)的險境,後者曾因澳元交易而錄得龐大虧損。

金額實在相當驚人!即使與國泰的總燃料成本相比,也屬龐大數字。我的投資組合中並沒持有國泰,而在太古(19,87)的中期業績報告中,集團稱截至6月底止六個月的燃料成本為19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為105億元。國泰的業績報告顯示,期內的總收益為 420億元,包括來自餐飲業務的80億元,高於去年同期的總收益350億元,包括來自餐飲業務的60億元,所以與這些數字相比,燃料成本實在龐大,接近 50%。

國泰截至2008年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顯示,集團從其對沖活動中取回3億6500萬元,較去年同期微跌1億2300萬元。在波動的市場中,這是合理的數字,但卻不能與下半年高達76億元的虧損相比。

油價在過去兩年曾經飆升,人們的反應各異,但肯定國泰似乎慌張起來,帶來昂貴的後果。與總燃料成本相比,虧損可謂不成比例,假如集團於大概90元水平購買燃料,可能已屬相當昂貴,並已錄得50%的賬面虧損,那麼便要支付合共150億元。按2007年的正常消耗量計算,那些燃料足夠大概九個月使用,而按2008年的較高消耗量計算,或足夠四個半月使用。

我並不反對為未來的消耗進行對沖,因我肯定假如具有穩定和合理的基礎,便可應付燃料價格波動的影響。但是,對沖活動必須與銷售收益和價格相關,不應執迷不悟,與現實的情況脫節。對沖的目的是透過降低成本來增加盈利,其本身從來不應被視為收益的來源。

同意老早買下全年九個月的消耗量肯定是失策的,因為對手一般只會按市價運作。以為這樣做就可勝過對手,真是妙想天開。但如你想主宰世界,好像霸菱(Barings)的利森(Nick Leason),或去年初令法興(Societe Generale)蒙羞的小子一樣,你應該以個人財產下注,而非公司資產。

此舉目的是以現價水平為公司製造勝過對手的優勢,但今次國泰的乘客應會料到未能如願以償。國泰獲准徵收燃油附加費,即使成效較晚,但應足以保持國泰一定的盈利基礎。根本沒有理由認為,對手會比你擁有更大的燃油成本優勢。來自對沖的盈利本來就只為錦上添花,並非出於必要。

假使操作受到正確監督,便不會將供應銷定達九個月,因為這是2007年一直以來的價格水平。油價必然非常波動,可能國泰有人慌張起來,使他們出此下策減低成本,但過度買賣至此,實屬不智。

如國泰中的「聰明人」以為自己可駕馭市場,便大錯特錯了,但要承擔錯誤的卻是國泰股東。

這則新聞會動搖人們對股市、甚至如國泰這種老牌藍籌的信心。我認為這是因為2008年醜聞不斷,毒害市場,教我信心盡碎。備受尊崇的人物,也免不了自大的通病。畢竟他們亦只是常人,也有其性格弱點。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誰可代勞?

2009.01.12



當我還是17歲的時候,我已經是馬場常客。不過我不是賭徒,而是有職責在身。每個賽馬日我都要在馬場出現,負責處理賭主的交收。這份工作我做了5年。

由於我的父親有不少昂貴的嗜好(如打高爾夫球),花光了家中的財富,因此我的家境並不富裕。打高爾夫球本來已經所費不菲,再加上他從星期一打到星期五,到了週末才休息;尤其是父親的正職是大律師,他的客戶可不太喜歡在高球場上與他見面。為了扭轉家境貧窮的局面,我立志成為一個專業會計師。

要取得會計師的專業資格,我需要攻讀5年,再要參加兩次考試,一次過在所有科目取得合格成績;又或者在大學先取得學位,然後攻讀3年,加起來共計6年。我放棄了高考和大學,選擇了5年的那條路。

那時有一個馬評人叫Prince Monolulu,他的衣裝奇特,每次開場白都是「我有貼士」。我從來都沒有考究過,他的貼士有多準繩,但他的確能從中賺錢,也許他的貼士真的靈光。

我在六十年代取得會計師專業資格後,在一間星加坡的汽車公司當了5年會計師(今天該公司屬於英之傑集團(Inchape Group)旗下),然後轉投證券業,成為股票經紀。當時股票經紀和賽馬經紀的分別其實不大,預測股市的準繩度甚至更低。

可惜我發現,別人並不了解我的想法。我沒有多少耐性,而且有點自大和固執,於是只願意與一類客戶做生意 - 容許我自由發揮的客戶。我的筆觸比舌頭靈光,文字要比言語更有說服力,客戶的數量也漸漸增加。


在新加坡的日子,我一度成為馬主,也曾經沉迷賭博,撲克、賭場和馬場皆是我的至愛。重點是,我從來都不會讓別人代我下注。

因此,每當客戶容許我代他們管理投資組合,對我來說真是匪疑所思的 - 難度他們不怕我會輸清光?當然,客戶託我管理組合之餘,也會要求我保留一切合約,而且每月都要拿出交易記錄。

通常,客戶會與經紀協商某個程度的風險水平,然後經紀會推介幾隻股票,客戶看看是否合意。客戶絕對不應容許經紀進行槓桿借貸,因為風險實在太大了,後果自負。

投資對沖基金與託經紀到馬場下注如出一轍。對沖基金的本質,就是要承受更高風險從而得到更高回報。如果你買對沖基金卻又從不過問經理何德何能跑贏大市,那麼你遲早會出亂子。

雖然如此,世界上仍然有無數人願意投資對沖基金 - 即使沒有出色的往績,一樣有人願者上釣,越是包裝華麗就越多人願意入局。即使騙局亦然。馬多夫(Bernard Madoff)就是最佳例子。

馬多夫事件令我想起另一個基金騙局,基金經理和馬多夫同名不同姓,叫做科恩費爾德(Bernard Cornfeld)。這個國際基金不受任何政府監管,它曾經在加拿大用高價買入一畒荒地,然後用同一價格為500萬畒地進行估值,投資者不知內情卻蜂湧而上。馬多夫只是個翻版而已。

對沖基金可不是我杯茶,我絕對不會讓人代我管理投資組合。


Share this:

TOP


東尼-天下第一倉-趁大戶減持 買建行中行

2009.01.15


美國銀行最近出售建行股權,李嘉誠亦在股份禁售期完結後,大手減持中行;投資者正好趁這時機,買入這些股票。

四元以下的建行,以及兩元以下的中行,皆屬便宜。兩者將在三月公布零八年全年業績。截至去年九月底,建行的每股資產淨值為兩元五仙,以現價三元九角二仙計算,市帳率低於兩倍,對一間銀行而言實屬偏低。刻下中行股價只有一元九角六仙,每股資產淨卻有一元七角七仙,若非身陷美國次按泥淖,實在不會如此抵買。

根據建行去年公布的首九個月業績,預計全年盈利約一千一百億元人民幣,亦即約一千二百億港元。惟建行市值僅八千八百億元,市盈率只得七倍半,確實非常便宜,除非它未來盈利出現大脫腳。

建行預測市盈率八倍

零九年的盈利,很可能低於零八年,因為零八年上半年的盈利仍屬高水平,而且隨全球悲觀情緒惡化,零九年的盈利勢必減退,但未必有想像般嚴重。我估計今年建行仍能賺一千億元人民幣,即一千一百億港元;若真的如此,市盈率才不過八倍。這絕對不是一項壞的投資,就算中國在經濟上要面對短暫的難關,長遠仍會穩步上揚。

當中資銀行籌備上市時,往往找些外資大行來作策略性股東,希望借助它們的經驗,幫助發展及擴張,建行因此選擇了美銀。可惜,全球銀行業衰退,對美國的銀行衝擊尤其嚴重,所以它們選擇沽貨絕非意外。何況美銀早前行使權利,增加手持建行的股份,故有資金壓力。

因此上週美銀公布減持建行股權,實在預料得到,但美銀仍舊是建行的主要股東之一。

今次的減持,最終可能代表建行會和另一外資國際大行結盟,相信仍有國際大行吼實中資銀行尋找合作機會。

這樣的大手減持,當然對股價造成壓力,但只不過屬暫時性,那些勇敢接貨的投資者,他朝會有不俗回報。

至於中行,現時市值約五千億元,零八年盈利約九百億港元,市盈率僅五倍半,這當然是平得匪夷所思。零八年盈利計及了一些非經常性開支,所以很難估算零九年的盈利,但相信應該能維持在同樣水平,除非要做更多的撥備。

李嘉誠高位套現

李嘉誠早已說過,對於並非由他掌管的公司,他不是長線投資者,所以過了股份禁售期便沽貨不足為奇。他非常幸運,港股在零九年開紅盤,恆生指數在開市首兩天升逾一千點,令他能在高位套現。

他旗下的公司,特別是和黃(13),負債非常嚴重,截至去年六月底,有超過三千二百億港元的銀行及其他負債,資產則只有八千億港元,其中一千億港元是現金。和黃資金不算緊張,但隨著銀行收緊貸款,自然令人較為擔心他們會否變得拮据。

投資者應懂得照顧自己,若太過容易受其他人動搖,但又不了解他人動作背後的動機,很容易做錯決定。現時,這兩間銀行已回復到可以買入的水平,若你之前未有怎出擊,大可考慮一下。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尋找5倍股

2009.01.13


今天早上有人問我,股市裏有幾多隻5倍股、6倍股?N倍股(n-bagger)這個說法,源自林奇(Peter Lynch)的經典名作<One Up On Wall Sttreet>,例如5倍股(5-bagger)就代表股價上升5倍。

人沒有預測能力,但猜猜又何妨,說不能可能有新見解。問這個問題的人還想我評論一下創科實業(669)、瑞安房地產(272)和中鋁(2600)。3間公司都是在我壹週刊組合的持股。

我不知道這3間公司是否市場裏的最佳選擇。還有,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其實很多股票都有本事上升5倍。

創科現價報2.78元,市值是41億,升5倍代表市值變成205億。以10倍市盈率保守預計,創科需要20億元盈利。而2005和2006年的純利只有10億元,今天要重回這個水平,我認為需要4至5年,要升至20億元談何容易,純屬「斷估」。

瑞房現價報2.1元,市值88億元,升5倍就是440億,需要90億元純利來支持,10倍市盈率防止我過份樂觀。 2007年的純利是26億元,當中包括5億是物業重估獲利,而且是集資後的數字。5年內盈利升至90億元的目標雖然看來很高,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之後甚至可能更高。

中鋁現價報4.14元,市值是560億元,乘5就是2,800億。10億市盈率看來太低了,12倍則比較合理,折算盈利240億。2006至2007年間的盈利是110億,不過再樂觀也好,我也不信中鋁能在5年內盈利升至200億。朋友,要一隻股票升5倍其實是很難的事情,不過我仍然樂觀。3隻股票裏,我認為瑞房升5倍的機會比其餘兩隻更高。

另一隻有潛力成為5倍股的公司是獅勝地產(535),獅勝的母公司位於星加坡,但業務卻在中國大陸。現價報8.4仙,市值6億元,升5倍就是30億。如果夠運氣的話,再加上母公司的協助,3億盈利並不難。但這純屬投機,只有手上有餘錢的賭徒才應該考慮買入。

把同一套計算方法應用在銀行股,以中行(3988)為例,今天收報1.84元,市值4,700億元,升5倍就是 24,000億元。由於中行有中央政府支持,在正常牛市裏15倍市盈率仍算合理,那麼就需要1,600億元盈利。中資銀行股看來最便宜,但這不代表它們是最佳的買入對象。

近日中行不斷受次按債券的壞消息所纏擾,2008的純利應該是800億元,如果在未來5年平均每年增長15%,只要不行差踏錯的話,年賺1,600億可期。

[ 本帖最後由 羊仔 於 2009-1-19 11:03 編輯 ]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小就是美

2009.01.14


小就是美」的邏輯,到底能否套用到股市上?細價股的而且確比大價股波動(當然有例外),但是否代表它們一定能升得最多?大價股又是否一定比細價股「穩陣」?我以前也這麼認為,可是這個想法已經被金融海嘯粉碎。

大型股可以比細價股更波動。港交所(388)從最高位的267元跌了72%至73元,利豐(494)從39元跌了 66%至13元;東亞(23)更加厲害,從61元跌了74%至16元,而同期恆生指數只從32,000點跌了58%至13,670點。上述的都是堂堂恆指成份股!

但股價下跌不能完全反映純利的變化,這些大藍籌本來應該較其他公司具有溢價,但現在其市盈率卻比同行低。例如以 2007年的純利計算,港交所的市盈率只有12.5倍;當然,去年和今年的盈利可能會進一步下跌。我預計2009年的純利會介乎35億至40億元之間;以現在800億的市值計算,港交所的市盈率是20倍。

不過,港交所的純利大幅波動,當市況改善時,盈利隨時反彈至50億元的水平,甚至更好 - 當然,要回升至2007年的60億元又未免太難了。無論如何,即使要入貨,我也會等2008年的業績公佈後再作打算,甚至會等2009年第一季的業績出爐才考慮入市。

講講題外話。利豐(494)的盈利很難預測。2007年的純利是30億元,以現時480億的市值推算,利豐的市盈率是14.5倍;不過由於玩具出口業務放緩,而成衣出口也不太理想,有22億元盈利已經很不錯了。以24億純利折算,市盈率高達20倍,我認為不算便宜。

連堂堂匯控(5)也從最高的153元跌了52%至73元,而且匯控在2007年的牛市是跑輸大市的。至於恆生銀行(11)也從166元跌了41%至98元,2007年往績市盈率只有10.5倍。恆生已經算是比較高質素的股票。

在緊張時刻,恆生銀行往往成為所謂的資金避難所,但經過了2007年一輪猛漲之後,盈利已經很難再有大幅長進。今天距離公佈2008年的業績只有兩個月。恆生銀行算是恆指裏比較穩定股票,而股價也不算太波動。

而細價股如過山車般的波幅,可謂扣人心弦,內房股便是一例。碧桂園(2007)便從最高峰的14元跌至今天的1.6 元,跌幅是駭人的88%,市值260億,不過如今仍未進入安全區;老紅籌北京北辰(588)則從8元跌至1.6元,幅度足足8成,市值只剩下38億元。股價如此低殘,倒是很容易被有心人操控。

這是細價股的另一個大問題。尤其是市值低於兩、三億的小公司,股價隨時被大戶舞高弄低,因此最好還是不要沾手,即使有朋友推介入局也要忍手。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匯控身陷險境?抑或大摩自身難保?

2009.01.15


世界末日,就是人類滅絕之時。金融市場的末日,正是花旗、大摩、細摩和匯控(5)變得一文不值之時。

大摩發現報告,說匯控可能只值50元;後來一再有人問我的看法如何。報告假設,匯控需要從市場集資約200億元,並且預計2009年和2010年的盈利會大幅下跌。

大摩自己其實自身難保,可能很快就會被花旗集團吞併;像美林一樣,大摩很快就會成為歷史。到底這份報告是經過深思熟慮,抑或純綷是大摩在臨終之前試圖嘩眾取寵?我不知道,但大摩的確是一嗚驚人,引來潮水般的反響。

讓我為匯控護駕。首先,200億美元壓根不是大數目,假設2007年的純利表現算是有代表性的話,這只是一年的盈利而已;在正常的情況下賺200億美元算是合理。匯控2007年底的總資產是23,500億美元,而淨股東權益則是1,280億元。經過撥備170億元之後,匯控仍在2007年仍然賺了200億 - 當然,潛在債務可能會在2008年有所增加。

估計匯控會集資,大摩不是唯一一人。我也不知道匯控有沒有考慮這個方案。不過,我相信次按危機已經告一段落,實在很懷疑公司會不會再度進行大額撥備。更何況,2010年的盈利會變成額外的儲備。

與此同時,英國和歐洲國家的情況很可能會轉懷,但歐洲的銀行比美國的更加謹慎,所以不會需要再大幅增加撥備。希望事情真的如我所願吧。

與其胡亂猜測2010年的業績,不如靜候2008年的成績表。我真的不知道2008年的業績如何,也不知道撥備會否真的變成支出。因為匯控通常都會過份保守,大額為壞賬撥備之後,又會大額回撥成盈利。

大摩所估計2009年的數字,可能真的會變成事實。但我認為他們太過悲觀了,而2010年的數字更加有點像瞎猜。我連2008年的盈利也不知道,大摩憑甚麼可以準確估計2010年的數字?

由於不知道2008年的數字,因此我完全不能預計今年的股息政策,以及股息會減少至甚麼程度。最近幾年匯控的股息一直增加,而當年收購米蘭銀行時,股息也維持不變,但當時或許還有每年派發紅股的習慣,而在今時今日的市況中我當然不會有此如期。

股息的問題,也許葛霖(Stephen Green)已經想了不知多少個晚上。要是終期股息能維持不變,那麼今年的季度股息就很難定斷了。如果匯控決定繼續每季派17美仙,那麼看來公司不預計2009年的純利會大跌,不知是否太過樂觀?

到了關鍵的問題:應不應買匯控。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100元以下的匯控極之便宜,但值不值得買入又是另一回事。投資銀行出版報告只需要一個「講」字,但用真金白銀買入,就需要非凡的決心。

我自己嘛,我手上已經有足夠的匯控,沒有理由再增持。如果股市回升的話,我當然會很滿意;但要是再跌的話,我也不會加錢追買。不過,如果你持有的匯控股票很少,不妨牛刀小試,但切記不要太過「瞓身」入市,保留現金作備用才是上策。


Share this: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