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東尼分析

東尼-天下第一倉 -盲目恐慌已逝 2008.11.12 奧巴馬技術性擊敗麥凱恩,成為美國候任總統,他的首要工作,是解決當前的經濟崩潰,而香港人更關心他究竟會否找到能者來掌管金融事務。 經歷十月下旬的恐慌性拋售,恆指當其時低至一萬零六百點,刻下則在一萬四千點喘定。人們希冀類似的恐慌性拋售不會再臨,但即使大市真的跌破上次低位,也不會再動搖環球金融體系的信心。 連鎖反應影響經濟 盲目的恐慌已經克服,只要有時間及耐性,以往的穩定發展早晚會復見。但刻下尚有不少問題,例如失業率短暫上升,導致消費意慾減退,都會連累企業受損,最終更導致政府收入減少,大失預算。 此外,樓價下挫也已蔓延至整個物業市道,令到在股市損手的投資者更為恐慌,他們的身家已較去年十月大為縮水。 如果這次金融海嘯的成因是美國樓市下滑,只要穩住樓市,已可解決部分的問題,令樓市慢慢復甦。我認為奧巴馬將會為大市帶來新的刺激,令樓市快些重見光明。 雖然我傾向樂觀,但並不等同馬上會藥到病除。刻下香港和國內的失業人數與日俱增,市民因此要節衣縮食;預計今年下半年及明年,企業盈利也會受損。股市不可能馬上驅除陰影,來個大反彈。惟情況亦不致於太壞,十月下旬的低位很可能已是底部。 大市一萬五千點徘徊 若有人擔心恆指會跌穿一萬點,我並沒有異議;但如果有人認為大市可高見二萬點,我卻抱有保留。即使到零九年,我認為恆指也只能在一萬點和兩萬點之間上落,就以中位數一萬五千點為中軸,不過,股價波幅相對會較少。 過去數年,股市大上大落,炒家笑逐顏開,但如今搵食艱難,相反依賴基本分析的投資者又再重現勝利笑容,因為股價始終會徐徐向上。而投資者的注意力,會由以往靠炒賣賺取差價,轉變為更看重盈利及股息。絕少投資者能在零八年大獲全勝,好彩的也只有單位數字的回報,就像以往股災後的光景。 我們的組合一如以往,在基礎道路上勇往直前。匯豐及宏利的第三季度派息,仍能較去年有所增加,但這兩大金融巨企被壞消息纏身,現況未必能夠維持下去。就算盈利真的倒退、派息亦被縮減,也很快便可復原。 三大中資銀行股,佔據組合的比重兩成二,再加上合共佔三成三比重的匯豐和宏利,是我們組合的希望。如中資銀行股能兌現承諾,派發約五釐的股息,只要中國經濟繼續向好,不管西方社會是否衰退,這些中資銀行前景仍會繼續亮麗,儘管零九年可能會跌一跤,日後也能再增發股息。


Share this:

TOP

西門說賣,大家齊齊賣 2008.11.14 股市是個「西門說」的遊戲。小時候玩「西門說」,西門說甚麼你就要做甚麼。美國就是股市的西門,她說甚麼就是甚麼。 保爾森終於發現購買按揭資產是行不通的,實際操作也很難執行,於是就跟隨歐州政府的做法,透過銀行體系進行操作。結果當然會引來公眾的戒心、國會議員的質疑。在民眾的眼光裏,銀行是一切問題的罪魁禍首,保爾森向銀行派錢,當中有沒有利益輸送? 保爾森班子「轉太」其實早有前科。雷曼倒下時他見死不救,後來發現事態不妙,於是又決定出手相救AIG。今天他跟隨歐洲的做法,直接向銀行注入現金來換取可換股債券,美國人民一定會覺反感,參議院也一定會阻隢。故事的發展陸續有來,法案很難獲得國會順利通過。 伯南克只有減息一招。減息固然可以幫助銀行,但要其功效滲透到終端消費者(即置業者)仍需一段時日,他們是最後才能受益的一批。與其讓保爾森不斷改變主意,不如由奧巴馬取代布殊主政,說不定新人會有新氣象-最低限度會把財政部長換掉吧。 美國股市一聽見財長保爾森要「轉太」,馬上就應聲下挫,環球股市自然不能倖免。我認為故事不會就此終結,新發展將會接腫而來。 只要投資者不需要為籌錢而賣股,又或者沒有槓杆借貸,其實是不需要擔心的;較憂心的自然是按揭買樓的業主,樓價一跌他們就會成為「負資產」。我認為這批不幸的業主應該像2003年時那樣做,堅持下去繼續供樓,因為經濟週期不斷循環,今天的虧蝕最終一定會變成利潤。話說回來,近日樓市沒有出現瘋狂的炒風,因此「負資產」業主應該不會很多。 股市下跌造就了入市良機,剩下的問題是:哪一隻?投資者不必老是擔心見底沒有,因為股價肯定十分便宜。當股市回升之後回首再看,到底是11,000點還是12,000點入市又有甚麼所謂? 愛股匯控(5)和宏利(945)固然吸引,但鑽石組合早已把它們收歸旗下,而我的私人組合亦以匯控宏利為核心持股。這兩間公司便宜得離譜,單單買來收股息已經非常化算,更何況兩間公司都必然會繼續增長。 在13元左右買入盈富基金(2800)也很不錯。盈富追蹤恒生指數,管理費用低廉,而且派息慷慨。沒有人知道明天股價的升跌,但在一年之後再想以同一價位入貨,機會簡直微乎其微。我還可能會增持A50中國基金(2823)。A50雖然管理費比較昂貴,因而派息較少,但勝在組合比較均衡,而且不與任何一個指數直接掛勾。 昨天中國股市一支獨秀,主要原因是中央政府終於出手救市。雖然很多中資股都非常便宜,但在跌市裏我還是忍手比較好,所以今天不會入市。 我的耐性正備受考驗,我已經開始等得有點不耐煩了。 [ 本帖最後由 羊仔 於 2008-11-18 09:29 編輯 ]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試買「投機股」? 2008.11.17 隨了一大堆陳腔濫調之外,我估計二十國集團(G20)會議不會有甚麼實質成果。華爾街股市在上星期五大挫5%,應該會拖累港股下跌至少1天。13,500點的恒指屬於買入的領域,投資者應該趁低吸納。 投資者其實無須苦候股市的最低位,多賺少賺幾個百份點又何需掛齒?太早重倉入市的投資者也無須擔心,只有你沽出股票才會釀成真正的損失。每月抽取一部份收入作月供股票的投資者,股息收入細水長流。今天的賬面虧蝕很快就會變成明天的利潤,投資者需要的是耐性。 對於多數投資者來說,入市買股應該只考慮基本因素強勁的股票,眼光應放在未來的利潤。金融海嘯可能會在未來一、兩年內對這類公司構成衝擊,因此投資者的側重點要放在穩步上升的股息收入。 不少分析員認為匯控(5)不是一項安全、可靠的投資。我認為即使匯控今年的盈利不變,高達8.5厘的股息已經足以補償,更何況之後匯控會重拾增長。對於中資銀行來說,2008年是豐收年,使我擔心的反而是銀行業不斷想「走出去」購買海外資產,隔山買牛的結果可能是弄巧反拙。因此我決定不重倉押注在某一間銀行,而是把資金分散到幾間不同的銀行。 全球經濟放緩對中移動(941)的影響有限,再加上吸引的股息率和市盈率,作為一眾紅籌之首的中移動值得信賴,這點也適用於其他公用股。 如果投資者想得到更高回報,就可能要把資金分散到更高風險的公司。我建議投資者可以考慮買入投機味較濃的股票 - 當然前提是要經過詳盡的分析。 聽起來很誇張:我認為匯控在5年內升至300元並不難。面對匯控這間龐然大物,高層需要高超的管理技巧。我不敢斷言葛霖(Stephen Green)有出色的管理能力,但一直以來他都沒有行差踏錯,已經是不錯的表現。即使股價在100元停滯不前,只要匯控的盈利和股息每年上升12%,我已經心滿意足。 只要中移動的盈利繼續增加,股價想跌也難,5年內升至200元(甚至更多)屬於合理估計。和匯控一樣,中移動要出亂子都會是因為管理層的問題,但看來這間公司的管理層相當出色。唯一令人憂慮的是中移動有收購擴張的誘因,這只會令事情複雜化。 中資銀行的超級規模,也可能會導致管理層出理問題;但股價在未來5年上升3倍也不算太難。以工行(1398)為例,把現價3.75元乘以3,再乘發行股數3,350億股,市值就是34,000億元之巨。預計工行今年賺1,250至1,400億元,只要保持每年15%的增長率,五年內要達到2,000億元不是遙遠的夢想。中行(3988)現價6.5元乘3就是6.5元,即市值16,500億元;今年盈利是850億元,即使把股價乘3後除以今年的每股盈利,所得出的市盈率尚算合理,更何況中行肯定會繼續增長。 至於投機味較濃的股票,我會推薦中鋁(2600)和瑞安房地產(272),現價分別報3.5元和1.68元。我認為兩隻股票都會在5年內升值5倍,甚至更多。3.5元乘5是17.5元,折算市值2,000億元,合理的盈利是每年120至150億元 - 中鋁早在2006年和2007年已經做到,沒有理由不能在好景的年份再創高峰。 瑞安房地產的1.68元乘5得出8.5元,亦即市值360億元;其實早在去年瑞房己經升抵8.5元。這間公司仍有不少大型發展頂目進行中,只要它在5年內不破產,8.5元的目標肯定可以達到。 為求增加回報,你可以考慮用最多20%的資金入買這些「投機股」。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有誰想要五倍股? 2008.11.18 當股市見底回升時,投資者其實不必太在意初期的賬面利潤,皆因「好戲在後頭」,到時牛市一定會以大比數勝出。 事實上,即使股市再下跌,恒指還有多少下跌空間?要是再跌5,000點(我覺得這不太可能會發生),8,000點仍然不算是世界末日,虧損很快就會復原,即使跌至這般的低位也只會是曇花一現。 你覺得大藍籌匯控(5)應該值50元還是150元?50元的匯控是有可能出現的 -但那會是世界末日、美帝崩潰之時。匯控肯定會重見150元的水平,這點我是毫無疑問的。不過在過去一年來,我們親眼看見花旗集團(Citigroup)受創、AIG倒下、兩房被接管 - 原來這個世界凡事都有可能。 要深滬股市重回去年的高峰,要求又未免太高了罷。一些成份股可能在至少10年內也不能回到其歷史高位,但亦有部份能再創新高,銀行股就是其中一例。工行(1398)很快就會回到7.5元(即9元人民幣)的水平,而中移動(941)也同樣會再創高峰。 市場上有不少能在未來5年內升3倍的股票,但要升5倍就不是那麼容易了。雖然如此,很多人在一生裏也不能令財富升值3倍;如果你能做到的話,要求升5倍也太貪心了吧。 以下純屬個人意見:昨天我再看瑞安房地產(272),更加肯定當股市回升時,它注定會升穿8.5元 - 今天它是1.6元。中鋁(2600)的投資價值甚佳,即使回升了5倍仍有價值。我對「5倍」的目標毫無疑慮。 還有一隻我昔日的愛股:創科實業(669),現價報1.93元。1.93元的5倍是9.65元,還遠遠不及2005 年最高峰的20元,要是升至10元我已經心滿意足了。在這間公司如日中天的時候,市值一度高達145億元,每年盈利一度高達10億元。創科能否回復當年勇,仍是未知之數;但過去幾年來創科有3個大型收購項目,當中包括美國的Hoover。美國人回到商店購物之日,就是這些交易修成正果之時。現在創科的股價只剩下1.93元,折算市值28億元,而且有成交配合。 在我的買入清單裏,傷亡更慘重的還有江西銅業(358)。江銅在2007年高見32.5元之後,一直跌至2.58 元,及後反彈至4.63元;洛陽鉬業(3993)則一度高見22.5元,在低見1.46元後反彈至2.77元。不過礦石挖了出來就是沒有了,總有用完的一刻,因此我對礦產股不是太熱衷。 我相信物業是理想的長線投資對象,但長遠而言,其回報仍要比股票稍遜一籌。我尤其對高速增長城市中心的物業有信心。很多內房股的市值較其資產淨值存在巨大溢價;雖然它們手上的物業正在跌價,但投資價值仍然理想。以廣州富力地產(2777)為例,它自最高峰的45.6元跌至今天的4元,但如果以4.2元的資產淨值計算,4元的股價仍算昂貴。 投資者追求高回報時,切記要極度小心。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買入時機 2008.11.19 這是股市的買入時機。現在出售股票的理由只有兩個:一是「換馬」,一是你需要套取資金周轉。臨近歲晚,多數投資者都會整理戶口,或是要將賬目整理妥當向董事會或客戶提交。多數大戶都沒有沽售的壓力,買家的數量會超越沽家。這就是我認為應該入市的原因。有一隻股票我常以有色眼鏡看待:港交所(388)。這是一隻好股票,美中不足的是它太昂貴了。我對港交所的懷疑,源自它差不多沒有任何有形資產,其每股資產淨值連10元也不到。當沽壓來臨時,這類股票缺乏一張「安全網」的保護,這可能就是港交所從250元跌至現時56元的原因。 話說回來,其實港交所的資產不僅限於賬面上的數字,它有一項寶貴的資產:獨市經營交易所的專利權。這是不會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卻以港交所的收入來體現。這個專利權進一步由政府入股港交所一舉得到確認(去年政府入市時,我曾斥責政府大灑納稅人的金錢,以高昂的股價入市)。還有,港交所差不多把全部的收入分派出去,對股東來說也是好事。 今年第3季股市淡靜的時候,港交所賺了10億元;長遠而言我認為10億元是合理的平均盈利,有時增加有時減少,因此每年40億的純利是合理估計。當然,隨著交投量的增加,而且現有上市公司不斷成長,港交所的收入自然水漲船高。 10億元純利除以總發行股數得出每股盈利90仙,即是說平均每年每股盈利有3.6元。以現價56元推算,市盈率是15.5倍,再加上相當吸引的6厘股息(市況改善的時候這個數字還會增加)。港交所的股價在短期內應該不會回到250元,但回升至100元仍然是有可能的。56元的港交所是一隻好股票,投資者可以增持。 利豐(494)是另一間有良好管理層的公司,也是一隻我刻意避開的股票,原因是它缺乏資產。利豐雖然從去年36元的高峰跌至今天的13.8元,但它的淨資產只有3元左右。這是一間真正的貿易公司,營業額完全依賴公司高層的性格和能力,是香港貿易行業的縮影。 過去10年來利豐的業績叫人嘆為觀止,每年的盈利都有增加。盈利從2001年至2003年平均每年增長20%,到了沙士疫潮仍能增長13%。截至今年6月的盈利為12.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高達18%。在全球和美國經濟衰退的陰影下,公司竟有如此佳績,真叫人不得不服;當然利豐能否在下半年再創高峰則另作別論。但一間公司的表現是不能用一年的盈利作準的,長期的增長才是重點。 對於依賴管理層眼光的公司,我的懷疑多於信任,原因是管理層總有退下火線的一天。除非管理層在未來10年仍然在位,否則我不會願意用太高的市盈率購買這類股票。 利豐現價報13.8元,折算市值500億元,以2007年30億元盈利計算市盈率是16.5倍,預測2008年市盈率更可能跌至14倍。在這種市況裏,我不會考慮買入這類高市盈率的股票,尤其是利豐所處的行業,參與者不進則退,利豐的表現完全繫於管理層的質素。要是股價跌得更低我可能會覺得吸引,現在我還是選擇等待。 有一隻我較早前故意忽略的股票是比亞迪集團(1211)。畢菲特決定入股好一段時間了,它的股價終於平靜下來,畢菲特的「粉絲」現在可以考慮小注買入。我對比亞迪所知不多,但市盈率和股息率都不太吸引,不乎合我買入的條件。 不僅是港交所,一般股票都是買入 - 而不是沽售 - 對象。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有誰想租樓? 2008.11.20 跑馬地雲暉大廈對上一宗成交在7月份發生,作價2,100萬元;有一個投資者以1,600萬元買入同一幢大廈的另一個單位,還以為找到了一個「筍盤」。銀行在10月12日估值時,報價1,785萬元;誰料11月份再計數,估價只有1,413萬元,不知道12月會不會再跌。嚇死人了。 傳媒不斷發放樓市的壞消息,投資者的態度由樂觀轉為懷疑和悲觀。其實這種波幅並不罕見,只要你鎖定了按揭條款,實在沒有必要太過掛心。 不知道為甚麼,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物業是個人財富中關鍵的一員,手上物業的價值差不多就是財富的同義詞。所以大家都想樓市節節上升,令銀行對自己物業有更高估值。 昨日《南華早報》的樓市版令我十分反感。該版的頭條是「中環商廈租金或跌60%」,簡直是嘩眾取寵 -樓市是否真的那麼脆弱? 不是所有中環人都在國金上班的,多數寫字樓都比國金便宜。國金的租金跌六成看來很嚇人,但《南華早報》一竹篙打翻一船人,又未免太過斷章取義了。在華富財經我有一張書桌,沒有下屬,也沒有自己的寫字樓,所以不太清楚如果我要付租金的話支出是多少。不過美國樓價跌了15至20%已經釀成全球金融危機,租金跌60%豈不是世界末日? 香港的租金上落有如過山車,關於這點我有親身經歷。80年代早期,我同時租用5個物業,結果被迫支付永遠都在上漲的租金。從此我決定不再在香港租樓,也不會投資一間需要租用寫字樓的公司。 《南華早報》的文章裏說,中環的租金自2003年起上升了500%,現價每呎120元。我記憶所及,除了國金初期曾以減價促銷,又或者是荷理活道的寫字樓,中環從來都沒有試過呎租20元。如果你運氣好的話,也許能夠在怡和大廈以40元一呎租物業吧。當時已經有大量新樓落成,之後也能成功租出;而新寫字樓通常都是不會減價促銷的。 近日金融業開始裁員潮。到底分析員的評論有多少「水份」,那是未知之數,但我肯定不會預計中環的租金跌至40元。 澳門反而更加叫人擔心。我不知道現在澳門的租金是多少,但樓市肯定長期都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金沙集團突然終止某些工程,只會令情況更加惡化,復甦遙遙無期。澳門只要能維持完善的酒店和娛樂設施,吸引來自北美和亞洲的會議展覽(而不單是賭客),我相信澳門的前景秀麗,只不過要花很多年才能復甦過來。 我對中國的樓市充滿信心,尤其是在大城市中心的物業。當然,這要等待美國經濟復甦,但我認為事情發展會比很多人想像中的快。 金融業的的災難即將爆發,無數證券分析員將被解僱。不過話說回來,這些情感用事、不設實際的分析員,解僱了又何妨呢?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金魚缸尋寶 2008.11.21 還等股市見底?你以為自已有先見之明?祝你好運,光陰不留人,底部已經一去不返。 當股市回升300%、匯控(5)企硬300元的時候,無論是75元還是60元入市分別都不大。我絕對有信心匯控會升至300元,只不過不知道何時而已,要等10年也不出奇。由於匯控讓投資者選擇以股代息,所以10年後發行股數應該比今天多,股數增加可能會對股價構成壓力,因此我不知道那時候匯控需要多少盈利來支持股價。 上述的說話同樣適用於中移動(941)和恒生銀行(11)。前者的股價是65.5元,後者是86.5元,兩者都非常吸引。恒生的股息率是7.3%,應該可以維持不變;中移動的往績息率則是3.3%,今年應該會更多。 毫無疑問,現在是入市的時間,剩下的問題不是「應否買」,而是「買甚麼」。我建議投資者整理一下組合,買入有良好基本因素的高息股,「換馬」至一些你信任的股票。 不要理會賬面虧損,不要感到失望,不要止蝕離場,堅決持有下去,讓今天的虧損變成明天的利潤。你的股票是打折扣買回來的,這折扣遲早會反映在股價上。 在樓市裏,所有物業的跌幅基本上和大市同步;股市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恒指跌了六成,而大部份股票的跌幅也差不多是六成,這現象在成份股身上尤其明顯。當然,個別投機股的跌幅可以高達八成,而穩健的中電控股(2)高見70元後跌至51元,跌幅只有28%。股價的跌幅和風險之間有很大關係。 如果股市再跌的話,我會再跳進金魚缸尋寶。A50中國基金(2823)自去年10月、11月左右的26元一口氣跌至今天的9元,明顯跌過了火位,在股市反彈時將會有不錯的升幅,我會考慮吸納博反彈,目標升幅三份之一至15元。事先聲明:我通常都不會短炒,不過鑽石組合有部分資金會用作短線交易。 除了A50中國基金之外,我還會考慮與恒指掛勾的盈富基金(2800)。我對這隻股票有絕對的信心,買盈富是香港人的最佳投資,是完全不懂股票的門外漢也應該買入的股票。即使不斷有壞消息,我仍然有信心盈富會回升,而且隨時可以反彈至15元(即使彈至15元我仍然不會考慮沽出)。相較之下A50基金仍然有一點投機的味道。 近來我還在觀察港交所(388),現價非常吸引。港交所是一隻比較波動的股票,從最高位重挫大約八成,潛在利潤會比其他股票多,跌幅也就當然比大市多。如果跌至50元以下我應該會買入。 我也在考慮買入宏利金融(945)。股市對宏利非常殘忍,宏利從最高的355元跌至130元,跌幅65%和大市相當。唯一的問題是,我認為保險產品銷售會在未來6個月放緩,宏利似乎未會有甚麼好消息。 我心動想「溝淡」跌幅巨大的瑞安房地產(272),但由於瑞房在組合裏已經佔有相當比例,我還是選擇按兵不動。還有國泰航空(293)低見6.98元後反彈至7.3元,我也心動想增持。創科實業(669)和廈門港務(3378)也可能是買入對象;後者一度低見5毫,之後反彈至6毫半,是一隻不折不扣的投機股。 如果明天股市再跌的話,鑽石組合可能會再跳進金魚缸尋寶。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鑽石是女人的專利 2008.11.24 到底還有甚麼好消息?遠至歐洲和美國,近在眼前的香港,全都陷入災難的邊緣。到底還有甚麼買入的理由? 最危險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地方,生死存亡之際才是最佳的買入時機。雖然市況看來沒有任何改善的跡象,但我仍然在星期五再度入市。我相信我是股市裏唯一夠膽買入的人。 上星期五我說會買入港交所(388),講得出做得到,我以49.8元買入1,000股。我不會期望港交所會重奪2007年的佳績,也不信股息能繼續維持在11厘,但今年第3季的盈利應該屬於正常水平。港交所在第3季的每股盈利是89仙,第4季可能會略有倒退。2009年的盈利應該與這個水平相去不遠,至於2010年則應該有所增長。 港交所盡派所有盈利,因此每股盈利和股息都是3.5元,折算息率7厘。股市成交量肯定會回升,因此今年算是港交所的最低潮。我不會期望成交量會回升至每日1,000億元的瘋狂水平,但今天仍有不少上升空間。由於有大量中資股在香港進行交易,因此交投量會比04/05年度大幅增加。 我還買入了2,000個單位的A50中國基金(2823),作價8.6元。這個倉位用作短炒,因此我不打算長線持有。A50的股價在過去一年全面崩潰,頭也不回跌至今天的價錢,股價圖看來極之吸引。我不相信A50會突然找到大量擁躉,但要是真的有買盤湧入,股價有不少上升的動力。 由於股市沒有跌近11,000點的水平,因此我沒有買入盈富基金(2800)。我熟知盈富基金的運作模式,而且清楚它的收費低廉,並且相信長遠而言盈富比A50基金更勝一籌。我還買了一些投機味甚濃的瑞安房地產(272),作價1.3元,買了10,000股。 當我對某間公司的管理層很有信心時,我的做法是不斷「溝淡」(average down)。 這些買入合共耗資80,000元左右,所以我已沒有甚麼彈藥,可以捕捉再一次的下跌機會。我現時手頭上只有現金110,000元,但明年的派息可令資本增加。 AIG崩潰實在令我難以置信,很難想像一家管理風險如此優良的公司,會這樣冒險過度賣買資產。事件損害了我對美國資本制度的信心,不再如以往般高了。損益帳虧損擴大及行政總裁花紅過高都令人憂慮,但發展到這個地步實在頗令人難以置信。 現在,花旗這家世上最大的銀行又來求饒。他們要麼就向美國政府借貸,要麼就跟其他銀行合併,可是,哪家大行還能伸出援手呢﹖假使政府在保爾森領導下介入,在他於一月份退下來時會有所紓緩,以花旗目前的狀況看來,實難承受這後果嚴重的利息,AIG亦正面對同樣問題,未來怎樣是一大疑問。 我們已見識過房利美和房貸美崩潰,而他們存在的本來目的,就是為了應付我們正在面對的危機。但共和黨政策左搖右擺,加上其管理層為分得更多花紅,只顧爭取營業額,忘記了監督的本份。如能克服今次的按揭危機,那麼就有必要成立一個像他們的組織,彷如保爾森先前的7,000億美元求市方案一樣,紓緩市場負資產的重擔。也許,新管治班子可使兩房重拾正軌,但也許要另行成立類似的組織了。 整個美國金融業已是個爛攤子,引起了骨牌效應,一個推倒另一個,管理層卻束手無策。即使這會大大打擊中國出口,但又其實與中國何干?中國可藉機繼續為貨幣取得自由兌換,而面對出口下降,則可讓內需增長。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短期投資? 2008.11.25 環球金融市場到底出了甚麼問題?有人說,問題的根源是貪婪。這樣說雖然沒有錯卻抓不著癢處。例如,行政總裁拿公司的資金作賭注,可能還有其他原因。 對於一間公司的掌舵人來說,無論是1億美元還是2億美元的年薪,實質意義的分別其實不大,能賺取1億年薪的人不會貪心額外1億的收入,「面子」才是真正的重點。不是貪婪,不是妒忌,而是「面子」,是好勝心。 「想贏」是人性的一部分,追求更高利潤(和花紅)本來就是人之常情。大至上市公司老總為公司賺錢、員工在公司裏爭「上位」,小至想在哥爾夫球場上爭贏、在卡拉OK房裏展示歌喉,背後「想贏」的心態其實如出一轍。 「想贏」的心態令不少公司過度擴張,監管機構又坐視不理,結果到了現在才痛苦地收拾殘局。AIG和花旗就是最佳例子,其他公司不勝枚舉。 最麻煩的是,公司要「現在」賺錢,高層要「馬上」有花紅,結果把重點放在短期的利潤,而忽略長遠的回報。當短期利益和長遠回報發生衝突時,前者往往凌駕在上,結果反而損害公司長遠的賺錢能力。 這種現象在股市裏尤為明顯。我不斷批評短線交易的壞處:不單單是投機客,甚至連國際知名的機構投資者犯上同一錯誤。在世紀之交的科網泡沫裏,我不斷嘲笑所謂的「即日鮮」買賣;近年很多堂堂大公司竟然不斷用自己的資本炒賣,實在叫我驚訝不已。 交易所的管理層也是罪魁禍首之一。他們不斷下調交易成本和佣金,令交易變得更容易進行,間接把股市變成賭場。買家可以輕易「今天買、今天賣」,造就了一大批短線投資者,專注短期利潤而不顧長線回報。 證券行不斷降低佣金,不再側重於佣金收入,直接自行買賣變成了最重要的生意(當然,沽空和孖展利息收入也是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在如今的市況裏,證券行裏自然出現大量冗員,再加上貴租的煎熬,實在是雪上加霜。 多數投資者都太過看重資本增值而忽略股息收入,研究公司時往往不顧派息金額。這種現象在美國尤為嚴重,皆因稅務法規根本就不鼓勵上市公司派息。在科網狂潮的年代,很多公司的交投活躍,但其實這些公司從來都不會(或者沒有能力)派股息。 香港的股市向來波動如過山車,股價上落早已取代股息回報成為投資者的首要考量。很多時投資者利用股價上落所賺的錢,往往比收到的股息還要多。低廉的買賣佣金,再加上香港不像英美般設有資本增值稅(不過即使有也很容易避過),直接鼓勵投資者不停進進出出。 我自己也是資本增值的得益者,因此不反對投資者看重股價的升幅,但重點應該放在長遠回報而不是「即日鮮」式的升幅。我以前也是一個賭徒,是賭場、馬場的常客,因此要我反對賭場,其實一點說服力也沒有。 要避免股市變成賭場,必須令投資者養成長線投資的習慣,當局必須增加交易成本來懲罰投資者。這需要從監管做起,然後培養下一代(不單是今天的投資者,而是下一代的公司高層)有一個正確的投資觀念。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 [ 本帖最後由 羊仔 於 2008-11-26 09:54 編輯 ]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供股 2008.11.26 到了連花旗集團也要政府打救的時候,我終於發現,原來在銀行和金融機構的世界裏,甚麼都有可能發生。AIG的倒下、兩房的瓦解、貝爾斯登和雷曼的破產、美林的賣盤,不可能發生的全都發生了。 為了在金融海嘯裏求存,渣打(2888)最終被迫供股集資,這樣做的代價是多麼的高昂。 渣打建議每91股供30股,訂價為3.9英鎊一股,比最新收市價7.6英鎊差不多折讓一半;香港股東的訂價相若。折讓之大叫人咋舌,除權之後股價將會大跌。不願意加碼投資的股東將會沽出供股權,甚至乾脆沽掉渣打股票離場;另外有一些投資者會買入供股權,並且以低價供股來賺取差價。 這次供股確確實實是一次大平賣,不供股等同放棄了一次絕佳的投資機會。要是股價跌至50元左右(即與供股訂價相若),那將會是個一生難求的好機會。與此同時,供股權的交易市場將會活躍起來,套戥資金會運用「沽正股、買股權」的策略,令正股價格向供股訂價靠攏。 供股建議在渣打發佈亮麗業績的同一天公佈。要是連渣打也缺乏現金的話,其他銀行(包括匯控(5))也好不到哪裏去。到底匯控的情況如何?匯控會以高折價供股嗎? 現在匯控可能願意接手花旗的部份資產,估計所指的是亞洲、中東和拉丁美洲的資產。大家最關注的是花旗在美國的資產,要是匯控想以低價買入花旗的家當,著眼點很可能是拉丁美洲區。 花旗較早前不斷聲稱自己資本充足,結果是花旗瀕臨倒閉。細閱渣打行政總裁冼博德(Peter Sands)發表的聲明,「今年渣打的經營狀況持續改善,表現強勁」,還強調「渣打有良好的流動性,資本充足比率達標,而且資產以保守的方式入賬」。既然渣打那麼「強勁」「良好」「達標」,為甚麼還要賤價供股向股東要錢? 也就是說,渣打前景秀麗,高速增長,資本充足,投資者稍安無躁;不過同時卻又不夠現金,麻煩股東速速拿錢 - 此話何解?我真的不知道了。到底獨獨是我看不懂渣打的公告,還是台詞的背後另有玄機?上述的官腔台詞,和八股文一點分別也沒有。 正方的意見,是銀行股已經跌得極之低殘,我沒有理由去沽售;反方的意見,是銀行「強勁」的背後可能有內情,稍有不慎隨時粉身碎骨。綜合各種正反意見,我會原封不動保留手上的銀行股。 [ 本帖最後由 羊仔 於 2008-11-27 12:29 編輯 ]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陶瓷店內請勿亂跑 2008.11.27 香港是個「借來的天空」。本港固然有不少高效率、高質素的公司,但由於本地市場太小了,股市得以蓬勃發展,究其因是外商要直接在中國投資是高難度動作,香港自然成為了投資者的跳板。但當有一天人民幣可以在國際市場自由兌換,深滬兩地自然會吸引大量國際交易,上述的局面也就會改寫。 中資龍頭公司的市值,比多數香港公司都要大。和黃(13)的市值是1,500億元,新鴻基地產(16)為1,350億元,恒生銀行(11)為1,800億元,規模都要比很多中資股要小;唯一的例外是匯控(5),市值高達9,250億元。不過倫敦股市常常聲稱匯控是隻英國股,主流報章雜誌上寫的是英國的上市公司 - 其實,匯控的根在香港,利在香港,是一間不折不扣的香港公司。 下面是中資股的市值排行榜:中移動(941)為13,300億元、工行(1398)為12,500億元、中石油(857)為11,000億元、建行(939)為9,600億元,另有8間公司的市值超過2,000億元,全都令本地公司顯得相形見絀。 幾年前當國內還沒有一個正正經經的股市時,證券商標榜香港為「中國的跳板」是名副其實。紅籌企業應運而生,中移動就是最成功的個案;中移動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第一盤在香港上市的單一業務生意(而不是拉雜成軍的綜合企業)。如果中移動多等幾年再上市,那可能就成為國內A股的一份子了。 時勢造英雄,當時紅籌公司在最適當的時候供股集資,吸乾香港資本市場裏過剩的資金,熱潮過後大家才發現,公司實際的營運乏善足陳。個別仍在上市的公司當然表現不錯,例如中遠太平洋(1199)就一直都專注本業、專業管理,經營得有聲有色,但多數「影子公司」仍然在掙扎求存。 多數紅籌都欠缺專業管理,政治因素凌駕於商業考慮之上,管理層漫無目的,結果令公司的市值不斷萎縮,交投疏落,投資者不甚留意。除了中移動之外,多數紅籌都不值得投資;事實上,中移動當初根本就不應該以紅籌形式上市。北京控股(392)的表現大上大落,2007年的盈利比過去10年的盈利加起來還要多;華潤創業(291)在2007年的表現也不錯,我卻懷疑它能否再接再勵。招商局(144)是另一間歷史悠久的公司,其紅籌的地位卻用處不大。至於上海實業(363)和粵海投資(270)則仍然欠缺定位,方向模糊。 在紅籌的名單裏,公路股是其中一種比較便宜的股票,是短線炒作的對象。但作為長期投資項目卻不太理想,還是留給賭徒和專業投資者好了。 H股是另一種中資股,和紅籌的分別在於公司在內地註冊,股票則在香港買賣。H股有15年歷史,有部分成為股壇明星,但有更多卻一直沉淪下去,和紅籌股無異。 航空公司就是其中一例。航空股本來有一個很好的概念,城鎮、省份之間的航空交通前景一片光明。可惜東航(670)、南航(1055)和國航(753)的管理不善,買了股票的投資者都要蝕錢。實際上,中央政府才是三間公司真正的管理層,公司董事只不過是木偶而已。 電力公司的情況如出一轍,監管機構對公司的營運有絕對的主導權,即使上面的決定有損股東利益,管理層能夠做的並不多。 同一道理,電訊行業的架構也是由監管機構 - 而不是公司董事 -決定的。聽上去這問題不大,但到了關乎公司合併的問題時,公司管理層完全沒有話事權。而監管機構和個別公司的利益,隨時可能出現衝突。監管機構為了引入競爭不讓中移動獨大,決定要求中移動哽下最難哽的骨頭。這個政策即使能令廣大群眾得益,也總應該在決定前讓大家討論一下吧。 政府對石油企業的操控尤其損害投資者的利益。石油公司被迫以低價賣油,又被迫繳交暴利稅,這絕對是利益衝突。我認為這些議題應該有更多討論空間,各方都應該有表達意見的權利。 在中國投資,你就要顧及中央政府和監管機構的政治考慮。我不反對政府以人民利益為依歸,但認為政府也應該聆聽投資者的聲音。當中央透過剝削企業的利潤來換取群眾的利益時(例如電力行業),最低限度也應該聽聽電力公司的意見吧。 我今天沒有提及銀行和保險公司。它們近年才上市,直到目前為止仍然未經歷過艱難的時期。我很有興趣知道這些公司今年和明年的盈利如何。我們可以看見的,是中央操縱了高層的調配,董事和管理高層原來可以隨意調換,一如足球隊員可以調配、買賣一樣。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笑話一則 2008.11.28 金融海嘯的破壞不單是財富和資本,更是人們的信心。上星期《壹週刊》刊登了一封寫給黎智英的信,內容講及一個對沖基金經理對股市盡失信心,最終決定把基金清盤。信裏的內容似是疑非,有朋友就問我到底這封信是真是假。 信裏一字一句都令我感同身受。之前我一直都對AIG充滿信心,正如我信任匯控(5)一樣。但在AIG解體之後,我再也沒有信心挑選個別股份作為組合的核心持股。雖然花旗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銀行,但我對花旗的信心卻沒有那麼強。我曾經批評過其行政總裁SandyWeill在證券業務擴張得太快。 我仍然對匯控和宏利(945)抱有信心,但心裏卻有點保留。AIG是我的第三大持股,那時我還在增持AIG至相近的水平。我實在不夠膽斷定,匯控的財政完全穩定,沒有需要像渣打(2888)般進行供股。昨天我說渣打的股東可以考慮「沽正股、買股權」的策略來獲利;渣打的供股價比每股資產淨值有折讓,供股之後公司的資本會上升,而每股盈利卻會被攤薄。 匯控的業務極之分散,不易分析。在世界上所有經濟重鎮,匯控都有立足之處。即使有人能準確計算匯控今天的盈利,要評估匯控也純綷是個人對將來趨勢的期望,這和「斷估」沒有分別。天知道2009年和2010年的經濟環境會有甚麼轉變。 直到目前為止,宏利都沒有令我失望,季度股息一直有增無減,即使面對明年的經濟衰退,我仍然相信宏利有能力維持派息。即使明年銷售倒退、利潤減少也不足為奇,到了金融風暴完結時,宏利的營業額一定會回復正常。沒有跡象顯示宏利的債務(無論是真實還是或然負債)會出問題。 當然,以上純屬推測,隨時有出錯的可能。 恒生指數從最高位的32,000點跌至今天的13,500點,跌幅是58%,相較之下宏利的跌幅是64%,從去年11月的360元跌至今天的130元。這還算正常,沒有跡象顯示壞事即將發生。不過再與匯控比較,匯控只從2007年的高峰跌了47%(153元至81.5元);當然反過來說,匯控去年大幅跑輸大市,因此今天比恒指跌得少也不足為奇。我的個性固執,不容易改變主意。 雖然如此,我仍然覺得,現在的股市裏每一隻股票都可算是值得買入 - 不論是銀行股、公用股、綜合企業還是工業股。很多股票都跑輸大市,至少有一半股票都值得看好。 上述那封對沖基金經理的信,是蔡東豪撰寫的。蔡東豪是精電國際(710)的執行董事,我也持有一些精電的股票。他對金融市場的驚奇,我也很有同感。 精電國際的每股資產值是4.5元,當中有高達2元是現金,而且2008年上半年的盈利比去年同期稍高,每股派息也有12仙。而2007年下半年派息是26仙,連同上半年一共派38仙。結果是精電股價跌至1.5元,市盈率連2倍也沒有,股息率則高達25厘!我很喜歡精電這間公司,不過對其董事我有些微言,所以精電不是我杯茶,但也不阻止有膽色的投資者買入。精電不是個別例子,市面上有很多股票的市值都比淨現金要少。投資者給75仙,就能買入價值1元的現金,還有公司的其他資產 - 這是甚麼道理? 蔡東豪感到的困惑,我絕對感同身受。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中資股首選銀行業

 

2008.12.01

 


與其費神觀察指數走勢,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個別公司的股價圖。指數不能有效反映上市公司的基本因素,作用僅限於研究股市歷來的大方向。

 

環球股市緊緊相連,現時漲跌都由美股帶動。除了中國是香港最大的貨物供應來源之外,美國是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因此本港的經濟和美國息息相關。歐洲的貿易額緊隨其後,奈何歐洲的經濟也很受美國影響。

 

近日我緊貼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走勢,因為道指差不多主宰了歐洲股市的走向,也對發展中的深滬股市的短期漲跌有莫大影響。

 

股市自11月20日的低位連升5日,幅度高達20%,我相信升勢會在今個星期稍作喘息調整。當然,天知道調整完之後的走勢。

 

近日我一直唱好中資銀行股,包括工行(1398)、建行(939)、中行(3988)、交行(3328)和招行(3968),結果這批股票跑贏恒指。工行跌至11月最低的2.61元之後,大幅反彈45%至3.8元,相較之下恒指的19.4%反彈顯得相形見絀。中行從1.7元彈至2.45元,建行更從2.5元升64%至今天的4.1元。交行更加出色,從最低的3.42元反彈70%至5.08元。

 

最壞的情況過去了嗎?我不敢肯定,不過事實上,股價已經回升至11月初的水平。投資者仍然擔心經濟會變得更壞、擔心失業率會上升、擔心貿易會下跌,令明年公司盈利會錄得倒退,延續2008年起向下的趨勢。人們的財富大幅萎縮;尤其是香港人熱哀物業投資,樓價下跌再令情況雪上加霜。

 

不過話說回來,經濟倒退不代表股市一定會下跌。股市是前瞻性的指標,這個特徵在2003年沙士疫潮時表露無遺。要是美國樓市緩緩復甦,將會成為股市上升的催化劑。投資者本來對新總統仍存一絲盼望,但現任政府實在太不濟了,對賢能之仕的勸諫充耳不聞。須知道,股市有自我實現的特性,投資者情緒經常會變成事實。

 

近幾個星期一我每次測市都徹底出錯,今天我不會再預測大市走勢了。不過要是股市持續強勢反彈,我認為中資銀行股會帶領大市上升。中資銀行在2008年的盈利表現出眾,基本因素足以支持較早前高達四成的反彈。但往績不代表將來的表現,2008年有好景不代表之後兩年繼續有好景,例如高盛就調低了中資銀行股的盈利預測(調整預測代表之前的預測出錯),工行和建行的目標價分別被調低至4.20元和4.46元,而中行的目標價則與現價2.42元相同。值得留意的是,目標價準確至兩個小數位,看似準繩實際可信性卻不高。

 

我對中資銀行的前景樂觀,但不設目標價。高盛認為工行的目標價是4元,我早在2007年就已經公開預測了。假設2008年的全年盈利是1,300億元,現在我會把目標提高至5.5元左右,折算15倍市盈率。不過投資者還是應該保守行事,因為未來兩年壞賬增加可能會導致盈利倒退。但我依然相信,長遠而言中資銀行的盈利會不斷增長。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相反觀點

 

2008.12.02

 

 


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不是所有中資股都值得投資。單憑「中國」兩個字就盲目入市,我唯有祝你好運了。我肯定出色的中資股屈指可數,不濟的中資股卻佔多數。

 

值得慶幸的是,港交所有一套嚴格的上市規則,不是所有公司都能過關上市,因此雖然中國是新興市場,但仍然不容易出現長期違規。國美(493)近日爆出內幕交易的醜聞,我相信這只是個別例子。

 

我仍然對中資銀行股充滿信心,至於其他行業就不敢說了,例如礦產資源股的遠景欠佳。人壽保險公司的長遠前景秀麗,只不過國內的保險公司在過去幾年的牛市賺得太多錢了,未來很難重獲佳績,下一份業績報告可能會叫人失望。

 

我不會把自己的投資理念標榜為「相反理論」(contrarian),但如果有人向我提出一個論點,我一定會嘗試找尋相反的理據,從而使我得出一個比較中立的結論。如果上市公司交出高額盈利,我一定會細看其盈利的來源,只會着眼於扣除特殊收益後的核心盈利,進而推測未來的盈利。如果公司在某一年的盈利欠佳,我又會作出相應的補償才會做預測。

 

這種做法在現實裏行得通,有時甚至為我帶來巨額盈利,但也有失手的時候 -電力公司就是最佳例子。我對香港的中電(2)推崇備至,因此也期望華能國電(902)會有類似的表現,於是買了很多華能。可是我發現,即使燃料價格大幅上升,原來電力公司是不准加電費的,結果營業額上升利潤率卻不斷萎縮。大唐發電(991)也遇到類似的情況。

 

我在2003年至2004年間以大概5元買入華能,當時估計營業額上升會為我帶來理想的回報。結果事與願違,投資失敗。但我很固執,直到如今仍然繼續持有,等候中央改變政策並賠償發電廠。現在燃料價格跌了不少,我希望盈利率會有所上升。

 

上述的情況也適用於大型石油企業。政府為了壓低燃油價格,不惜犧牲公司的盈利,結果損失須由股東來承擔。幸好我很早就已經買入石油股,而且當油價一邊升我一邊賣股票,所以沒有輸錢。

 

鋁價不斷下跌時,我開始對中鋁(2600)產生興趣,股價越跌我越買越多。鋁是很多家庭電器的製造材料,生產門框和汽車也使用大量鋁材,因此我有信心中鋁的營業額會上升。氧化鋁是生產鋁金屬的主要原材料,價格極度波動,中游生產商的收入因而比較穩定。當然,要是鋁價大跌的話生產商還是要蝕錢的。我認為中鋁的股價會穩定下來,是理想的入貨對象。

 

我沒有認真研究過鋼鐵公司的盈利趨勢。鞍鋼(347)和馬鞍山鋼鐵(323)須從澳洲買入鐵礦石,盈利表現應該類同中鋁。鋼材價格下跌會令公司持有大量高成本的存貨,但當價格止跌回升時,鋼材公司將會獲利甚豐。

相反理論不僅適用於個別股票,整體大市指數也同樣適用。我認為現在是買入的時機,倒是大市已經回升了25%,已經沒有之前那麼便宜。我相信指數應該會出現調整。


Share this:

TOP

東尼-天下第一倉-入市何須等將來

2008.12.03


每個人對恒指的走勢,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就如身處熊市,大部分人估計大市仍會繼續下跌。惟有捱過這段日子,才能真正知悉熊市的底部何在,然而到時往往已經太遲。

很多人向我推銷其預測,有指投資者會等到恒指見八千點才入市,亦有應聲蟲點頭大表贊成,但他們有可能看錯,後知後覺白等了一場。就如有散戶認為須等到五十元才買匯豐,我只能祝他們好運,卻不樂觀他們能如願以償。

來年企業盈利放緩

近期壞消息無疑很多,未來數月的失業率還會持續向上;最後一季企業的盈利,也很可能不及去年同期,部分公司情況甚至會慘不忍睹。很多人希冀中國政府的救市措施,能有效地穩定經濟,連帶香港亦受惠,惟世事無絕對,稍有懷疑,又會帶來新一輪跌市。

美國政府快將改朝換代,大家期望新政府能拯救經濟脫離谷底。現屆美國政府無論怎麼搞,也似乎只會令情況惡化。我相信此願望有機實現,因沒有理由做得更差。事實上,我個人比較樂觀,奧巴馬的團隊看起來有組織又有效率,相信能改善刻下的經濟環境。

股市走勢和經濟數據未必吻合,很多時股市會行得快過經濟,就如零三年沙士一樣。呆坐等候入市訊號的投資者,結果是錯失良機。

能夠以好價入市,唯一方法是不理是否已見底,只要股價吸引便掃貨。同樣道理,如你覺得股價偏高,沒理由再持貨的話,亦是沽貨的訊號。但這並非等於我建議你當股價升了一成或兩成,便趕著去沽貨套利,這只會讓你走漏賺大錢的機會。

忽然睇中工業股

刻下很多股票相當便宜,某些更是分外吸引。我近期留意到一隻工業股,雖然我以往沒長期跟進這公司,但若依據股神畢菲特的師傅Benjamin Graham及David Dodd撰寫的投資天書《Security Analysis》,這公司完全符合此書所有選股條件。它股價一元五角,但每股現金達兩元,往績市盈率只有兩倍,股息達二十五釐!零八年上半年盈利稍稍多於去年同期,中期股息也保持派兩毫。雖然此公司不屬於高速增長股,但過去十年,每年平均每股賺五毫。

我對這公司產生興趣,是緣自蔡東豪早前在《壹週刊》的專欄,撰寫了一篇致黎智英的信,弄虛作假的文章刊登後,惹來很多回響,令我對這鄰居產生興趣,他是精電國際(710)的行政總裁,上述數據,正是來自該股票。不過,如今不只精電被市場低估,而且其交投不多,如你真的買了,要格外小心。

既然已處處肥肉,又何須等指恒跌至某個水平才掃貨。沒有人能確實告訴你底部究竟何在,只要股價誘人,就如刻下精電的股價明顯偏低,便可主動出擊。如恒指真的跌至八千點,你認為精電的股價,尚可再跌幾多?


Share this: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