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東尼分析

東尼日誌 : 恆指兩萬點是「正確」水平嗎?

2009-06-03



 
任何股票都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價位,所以恆指也不會有一個「正確」的水平 -- 畢竟指數是由個別股票組成的。所以,正如昨天我所描述的,恆指兩萬點也是個可能的範圍而已。 

但股票有一個「吸引」的價位,在這個水平投資者應該是「買」而不是「賣」。對於自稱基本分析派的投資來說,這個差異其實也不少。
 
工行(1398)有一段長時間徘徊在10倍市盈率的水平,到底它應不應該回到2007年的水平,市盈率升至20倍?工行的增長率超過20%,所以很多分析員都認為這是合理的。
 
我認為市盈率是不錯的指標,也認為這家公司會在未來穩定增長,甚至會超過其上市時的增長能力。
 
投資者不宜用資產量度這家公司,因為工行清盤變賣家當的機會極微。
 
就工行這類國企而言,未來盈利主宰股價。你要用經常盈利來計算,扣除個別年度的非經常性收益,那麼盈利就會更加有跡可尋。
 
我認為工行在2008年賺到 1,100億元人民幣之後,2010年的盈利將會是1,250億元、2011年則是1,400億、2012年是1,600億。這純粹屬臆測,實質盈利可高可低,但我認為平均數大概如此。
 
如果工行2010年的盈利是1,670億元人民幣(每股5 毫),合理的市盈率會是15倍,工行的市值就會是25,000億元,即股價7.5元。
 
如果人民幣匯率在2010年仍是85兌100港元,那麼三年之後工行升至8.8元仍是抵買 -- 而現在只是5元而已。三年升3.8元(即75%)已經算少,還未計每年增長的股息。
 
我認為6.25元的工行是抵買,這代表未來每年升值12%、還有股息。現在恆指是18,000點,如果指數的增長率與工行相同,股價從5元升至6.25元,那麼指數將會上升25% -- 即22,500點!
 
工行只是單一的個別股份而已。中移動(941)是另一大股份,其增長率可能低於10%。用1,280億元盈利推算(與工行相若),2009年將會是 1,400億、2010年是1,550億,而2011年則是1,700億,2010年是1,900億;以200億發行股份、20倍市盈率推算,中移動在 2010年的市值是38,000億元,即每股190元;如果把市盈率推低至15倍,則是每股140元。
 
中移動現價80元,三年後升至140元,升幅是75%,還未計股息。以上述同一方式推算恆指,那麼指數將會是21,500點。
 
這令18,000點的恆指顯得吸引。長遠而言,假如看看成份股,發現只有很少是被高估 -- 當然有些股票要比其他股票吸引,但我找不到很多是被高估而應該沽出的。
 
那麼恆生銀行(11)呢?此股近日成為焦點,107元算不算是合理價?去年恆生銀行的盈利是140億元,而由於金融海嘯的影響,這數字算是偏低;現在市盈率是14.5倍,過去通常都是20倍。我不會說這是恆生銀行的「正確」市盈率,但如果市盈率升至15倍,這代表指數仍有上升空間。
 
不幸的是,多數分析員和評論員只會留意指數走勢,卻不分析個別的成份股,這對投資者來說一點意義也沒有。
 
然而,我會相信我的直覺,就短線來看,在12.26元沽出5,000個單位的A50中國基金(2823)。現在我手上彈藥甚多,但卻不會急於入市。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香港賭場

2009-06-05

你可以在賭場裡賺大錢,只要你能正確猜中下一張卡或下一個號碼就行了。可能有些人可以逢賭必贏,但是我未見過,但總會有人賭運亨通,雖然這種人比較難找。也有些人逢賭必輸,不過應該不常見,因為他們的賭本應該很快會耗光。最多的是那些輸贏參半的人。

不過,雖然這些人有一半機會贏,但他們還是要輸錢,因為不管是在澳門的賭場,還是名叫「交易所」的賭場裡,都有賠率這回事。雖然在後者裡的賠率不是傾向莊家,但莊家還是會贏,因為他們會收取交易徵費。所以即使你能不輸,你還是要虧錢,當然比起澳門的賭場,港交所(388)的佣金是比較低的。

儘管如此,閒家在賭場虧錢的速度會比較快,因為他們更頻密地把贏進來的錢來作賭本,莊家贏回這些錢的機會也較高。這跟本港的賽馬會不能相比,因為後者莊家勝出的機會,在政府稅制下更加被放大。但在港交所裡,資本被重新投進股市的頻率較低,因此玩家相比之下不會虧掉太多錢。

如果你只在一個項目上打賭,那麼你大概有50%的機會贏,而如果你在港交所打賭,那麼贏的機會甚至更高,因為股市一直會呈現升勢。而在馬場或賭場裡,賭博行為往往只維持一段短時間,可能不多於半小時,但股市卻能伴你一生,而且你越有耐心,獲利就越高。

如果你在一場輸贏機會均等的賭博中輸了錢,你可以通過將賭本加倍,再次進行賭博,如果贏了的話,就能把此前輸的錢再贏回來,當然這還是一個輸贏機會均等的賭博。再輸的話,就再把賭本加倍,再賭。但你很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把資本都用光了,經過5次賭博,你就需要32倍的本金作支持;10次的話,變為1,024 倍。應該沒有什麼人能負擔這樣的「大手筆」。

我曾經鑽研過一個玩輪盤的系統,就是每輸一次,我就把此前的賭本加倍,而每贏一次,就把賭本縮小一半。就這樣,我應用了這個方法6次,將3份均等的賭本分別賭在了高位、紅色和單數上,然後通過賭「零」來作對沖,每次我都能贏超過1,000籌碼,而我的本金只是200籌碼,儘管有兩次我都有再注入200籌碼。出奇地,在我結婚以後的25年裡,我再也沒有踏進任何賭場一步。

可見,通過資料蒐集和系統,我們可以大大減低損失的風險,但這並不會令我們免疫於損失。

通過細心的研究,我們可以減少在馬場或賭場的失敗,但你不可能永遠都靠運氣來贏錢。

當然,這還要看馬匹的素質,而我作為兩頭賽馬的經理人,我也有自己選擇好馬的公式。我還記得「一個馬位、五分一秒、三磅」的標準公式,然後根據抽籤、騎師和馬匹血統來作調整。我認為我沒有贏輸,儘管我輸的機會其實頗高。

我現在完全相信,增加資本的最佳方法是購買一級股,諸如匯控(5)、中移動(941)和工行(1398)之類,然後好好保存這些持股。我敢說,這裡每一隻股票在未來10年都能升超過100%,甚至更多,而且還未計算派息。我有信心,從今天開始算起,在10年內我能達到10%至15%獲利的目標。

曾經在金融風暴中的一段時間裡,我懷疑自己的投資原則有沒有出錯,當時我在《壹週刊》的投資組合從900萬元跌至300萬元,而那些我認為最強的股份,都成為了下跌的先驅。同時,我最近創立的鑽石組合,也曾急跌至本金的60%,當中有一大部分是現金。

不過,股市的恢復再度給予我信心,我現在算是捲土重來。不光如此,我「風雨同路,不離不棄」的持股信念也被證實是正確的,我相信那些曾讓我失望的股票,如匯控和宏利(945)都會重新站起來,表現得更好。現在靜心一想,我看不見為何匯控應該低於100元,或宏利應該低於300元的理由。故此,我深信我的《壹週刊》組合和鑽石組合都是值得讀者跟隨的策略。

《壹週刊》組合在過去10年中升值了19%,我相信在未來10年可以再增長超過10%。因此,又何苦要選擇賽馬或是賭場這些具極大風險的途徑來賺錢呢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政府債券 -- 派對結束

2009-06-08



「只有華爾街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開著勞斯萊斯的人去向坐地鐵的人請教。」

自去年底以來,美國10年期政府債券的息率從2%增至現時的3.75%,意味著這理論上非常安全的投資的價格大約跌了40%。其實這也是股市在過去18個月內的跌幅,不過我們總是聽見,與「安全」的債券相比,股票就不安全得多。

那麼在6個月內下跌四成的債券還是不是安全和穩健呢?那些專家說:是的。但如果說它的年息率長期低於5%呢?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計,也預料這四成的跌幅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收復,還沒有算進通脹的影響。在過去的25年內,美國政府債券已面對過3次跌價超過40%的情況,加上低微的息率和近乎零的資本增長,所以我不認為這是個安全的投資。目前,2年期債券的息率少於1%,10年期則少於2%,而同時投資者卻跟我說他們想要確保他們資金的安全?如果6個月內跌價40% 也算是安全的話,我寧願在接下來的100年內每一天都投機在股市上。

所以專家們其實已輸了兩次:他們減持股票,又增持債券。難道說眾多接近退休年齡的人士,就要把血汗錢交托給這些只懂跟風的專家?當貪念、恐懼和愚笨同時聚在一起,沒有人敢擔保會發生什麼事。

儘管有能力操縱短期息率,但聯署局很難掌握息率的長期位置。10年期債券的息率關乎很多因素,包括通脹、人們的期待、供求、資金市場情況等等。後來一些美國的金融人才指出息率在上升,因為美國的借貸評級或許將會被調低至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垃圾等級。又有些專家說息率的上升會令經濟不穩,進而拖垮股市。諷刺之處在於,當評級被調低後,那些負責評級的公司自己可能都要飯碗不保。現在沒有人再對他們的評級有信心,人們也不會理會那些評級。他們已經過氣了。記住,所有國家的政府債券都跌價,不光是美國。

那些專家都喜歡又得熊掌,又得鮮魚,不是嗎?正當債券息率急跌之時,股市也被短期炒賣者屠殺,即使利率出乎意料地下跌。而儘管利率下降和債券息率下降,經濟還是要步入嚴重衰退。不少有著零利率的經濟體也還未走出衰退。因此,是誰說息率上升會拖累經濟,甚至是股市呢?又是那些在股市和債券市場輸掉投資者資產的專家們。對,這就是他們的所作所為。因此,為何還要相信這些一錯再錯的人呢?實際上,合理息率的上升可以通過通脹和資金流扶正股市。

對於債券息率的謎思,其實答案很簡單,雖然我承認當中通脹、因美國評級下跌的資金流失和填補資金短缺會讓情況變得稍微複雜。但對我而言最重大的因素,是我認為自 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後,在過去9年內,政府債券價格被過分高估。在過去兩個衰退中,受驚的投資者都將資金撤回,加上貶值預期、對沖基金的購入和龐大銀行收購,導致這場泡沫就像其他和泡沫一樣爆破。只不過這次將會導致更大量的資金損失,因為債券市場比股市要龐大得多。那些推崇債券的人開始推卸責任,甚至責怪起政府來,倒不批判一下自己的貪念。不要以這樣低的息率水平購入任何政府債券,你會被摧毀的!實際上,你可以嘗試用任何方法購入賤賣的債務,以此賺取 10%-30%的年息率,加上資本升值,當然前提是你要有一個能理解目前市場詭異情況的優質顧問。這裡可能就是潛藏著龐大價值的地方。

那麼投資在債券上的資金最終會到哪去呢?現在它們可能已被利用在黃金、金屬、石油、減持股票、購買外匯等等。現在股市幾乎是生人勿近,因為成交量的增加也比不上沒有什麼真正投資的沽空活動。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都接連彙報破紀錄的沽空行為。基金經理有著充足資金,非金融業務亦然,3個月期債券的息率近乎零,基金市場從未遇到過這麼多資金追逐這麼少回報的情況。我知道現在美國金融體系裡的流動現金是股市市值的40%,這相當驚人。人們就是如此懼怕和悲觀。對於與大市倒行逆施的投資者們,其他一眾投資者的行為(而不是言語)才是重要的,而現在沒有人膽敢購買股票,因為他們擔心在最近的一輪升勢後,會有徹底的調整出現,更重要的是,那些專家叫他們不要購買股票,否則就有危險,顯然地這是危言聳聽。這就是提示我們應該買股賣債的最佳訊號。跟傳統智慧反方向走,就能致富。

股市的穩步前進令不少金融專家都大跌眼鏡,而其他諸如黃金等的「聰明」投資卻引來越來越多的投機者,令價格水漲船高。這讓我想起數個世紀前的鬱金香狂熱:「笨蛋理論」的經典例子。

對股票(雖然是低估了)的恐懼和對任何合潮流事物的貪念,最終會形成對購入股票的絕好時機,這是不少普羅大眾都會錯失的良機。以我看來,他們已錯過了過去3至4個月的牛市,還有3至4年給予有耐性的人。

請看,高盛股價從66元升至144元,摩根士丹利由8元至31元,花旗由1元至4元,美國銀行由3元至12元,雅虎由8元至16元,QQQQ由22元至 36 元,美國運通由9元至26元,蘋果由80元至140元,通用電氣由6元至14元,沃爾瑪由38元至50元,富國由8元至26元,陶氏化學由8元至18元,福特由1.5元至6元,如此等等。這樣的升幅不罕見,不過往往是需要5年的時間,而不是僅僅3個月。試想一下,如果當初在每個人都說賣股時,你卻增持的話,會是多麼的好啊。不過,當中可能也有些沽空者跌得粉身碎骨。更慘的是,有些人在股市從6,500點升至7,000點,再是7,500點至8,000 點,最後到8,700點的過程中減持了。這是一場徹底的失信和恐懼,也是我在過去33年內從未見過的情況,也是一場超級牛市的必備條件。實際上,道指已升了30%,但是人們的負面情緒卻令它看起來更像跌了30%。同時看淡者繼續叫囂,試圖營造如30年代大蕭條般的境況,甚至認為道指會跌破5,000點。他們意圖通過令大眾恐懼,來填補自己的減持。對不起,恐懼已經過去,真正好玩的還在後頭。15萬億的美元正蠢蠢欲動,尋找自己的歸宿,一處股息和升值積累的地方,而不是那些以貪念為基礎的「流行投資」。

如同外匯商人一樣,減持者也會備受打壓。他們會一直減持、減持、再減持,直到一些基金爆煲,然後我就可以知道哪些才能抵擋風雨。投資者應會如常地稱為輸家。

債券基金之王哥羅斯(太平洋資產)大概在輕視著他不太了解的股票,但他為什麼不先批評一下自己公司正投資的政府債券呢?在過去10年通脹之前,太平洋資產靠的只是債券1%-3%的微小年息率。如果想維持現狀來填補此前的損失的話,它還需要再等20年。依我的保守估計,債券市場正面臨著10年的熊市,而美國 10年期債券息率會達到至少5%-6%。這會令股市短期受損,但很快人們就會撤出債券市場,並紛紛逃至股票市場,這會維持一段長時間。這時你會賣股,而其他人則急於買股來補償債券上的龐大損失。難道說哥羅斯真的認為在未來10年債券的表現會比股票更好?這真的是個「驚喜」哦。不信?問問蓋茨吧。他的微軟在 23年的上市期間內升了500倍。他才不碰債券呢。

人們減持的欲望已在減退,大眾也開始認清自己的境況。那些金融風暴的始作俑者挾著數百萬元、股票和長俸潛逃了。六百萬美國人失業(甚至他們的家庭),而當衰退結束時,這數字可能會增至八百萬;但卻沒有任何金融機構的總裁或肇事的議員受到判刑。

義憤是可以理解的,但出手傷害自己國家,尤其是如美國般強大、成功和開明的國家,監禁是唯一的結果。美國下了艱難的決定,這是歐洲各國不敢下的決定,因此前者可能會更快地步出困局,而歐洲可能還要滯後兩年。如果你想就買歐元吧,以自己的貨幣作投機對象,如果你想相信那些天天聲稱自己知道「內幕消息」的人們。不過,這不會為你帶來另一份工作,或是減輕你的房貸還款。當你退休時,你會發現存款是一個大大的零,因為你選擇接納哪些連市盈率和息率都搞不清的投資經理的意見。

內地銀行 -- 買入之選

「預測所告訴人們的,往往是進行預測的人,而不是未來」

隨便在街上找個人,尤其是分析師,他們都不會認為因為向國有企業貸款成為壞賬,就會令內地銀行變得不濟。

事實勝於雄辯。或許這樣說吧,壞賬的確存在,但多年前的集資和其後在香港上市,證明了已有足夠的撥備去應付壞賬。

三大龍頭:中行(3988)、工行(1398)和建行(939)佔住了13億人口市場裡的65%,當中不少人沒有戶口、保險、資產管理、股票服務、借貸、存款戶口、退休金計劃等等。這些銀行正提供上述所有服務,甚至更多。外地銀行的佔有率低得可憐,加上最近人們紛紛抛售它們的股票,令它們更難生存。

試想一下,如果三大銀行在美國、俄羅斯、非洲、南美等地拓展業務,它們的交易潛力會有多大。它們的交易夥伴會樂意直接跟一個內地銀行談生意,而不是通過一個美國、歐洲、日本的銀行,甚至是匯控(5)、渣打(2888)或恆生(11)。只消用點錢在主要貿易國家設行,它們就能在雙向交易中獲得市場地位。其他銀行在下一個十年內只能陪跑。

試想,它們的資金成本是1%,貸款息率卻是7%,當中利潤空間顯而易見。儲蓄率達30%的6億個客戶對這些銀行而言又意味著什麼呢?記住,在中國,人們收入的增長速度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快,而消費力的遞增也正以無人能及的速度進行。

兩年前,內地中央銀行實行了收緊借貸、提升利率和提高銀行準備金比率至令人瞪目的17.5%。數個月前,這幾項措施都被撤回,而借貸活動則得以重新上路。銀行正承受著各方的損失,當中包括一些美國有毒債項,而我相信至09年6月為止的第二季應該是利潤增長的低點;但過後利潤自然是有升無跌了。

既然已有內地銀行這匹駿馬擺在眼前,為什麼還要投資在本地銀行,甚至是匯控、澳洲、美國、歐洲、日本或是英國銀行呢?分散投資根本沒有道理,但如果你願意的話,你可以買入三大內地銀行,還有在今年內上市的農業銀行。在5月27日的銀行表現,尤其是中行,反映了一定程度的沽空情況和投資購股,這發生在外地銀行因急需資金而減持內地銀行股之後。被迫的賣股行為已打壓了股價太久了,儘管盈利完全不受影響。對於有信念和信心的人,好戲還在後頭。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恆指市盈率15倍?

2009-06-17

 
現時恆生指數有42隻成份股,共計市值15萬億。關於國企股,我不只把香港上市的H股計算在內;因為以中石油(857)為例,香港上市的市值只有1,900億元,但如果把所有股東的資本計算在內,那麼總值高達16,500億元。
 
其中5間公司的市值超過10,000億元。這包括建設銀行(939)、中移動(941)、匯控(5)、工商銀行(1398)和中石油,單是這5間公司的市值已經高達75,000億元,佔恆指市值一半。它們共賺盈利5,300億元,佔市值7%,即市盈率14倍。
 
但這包括匯控,除了盈利下跌了106億美元之外,還有巨額的減值撥備,這些減值不大可能會在2009年重現;即使2009年仍有減值,2010年一定會消失。匯控盈利430億美元,在正常年度其經常性盈利應該有1,500億,因此盈利會增加1,000億元,市盈率跌至12倍。
 
其他4隻「萬億股」在2009年度的盈利應該會增長。如果工行和建行的盈利增加10%(而第一季的業績已經遠遠超標),還有市值僅低於萬億達9,360億的中國銀行(3988),未有重複計算中銀香港(2388)的1,400億元市值,只要2008年偏低的營業額回覆正常,那麼盈利應該會不只此數。
 
現在要評估中移動的盈利為時尚早,我會等七月底公佈中期業績時再算。中石油的盈利應該與2009年相若,約為1,300億元,但實際數字很難預測。
 
如果這6間巨無霸在2009年不能錄得更高盈利,我會覺得很驚奇。由於它們極有代表性,我預期2009年的市盈率會在12.5倍左右徘徊;以2008年偏低的盈利推算,現時市盈率是15倍。
 
近日我讀到Tom Holland在《南華早報》的文章,他的文章通常都非常出色且資料充足,這一回我卻感到很驚訝,他竟認為現時的股市嚴重過高,這是因為他用15倍的預測市盈率作比較準則。我認為他是過度悲觀,我當然並不認同。
 
雖然如此,但最大盈利增長會在匯控發生,500億與1,500億的差別實在是驚人的。你會否相信,今年歐美樓價可能續跌,而香港的樓市也可能要回吐,令匯控需要在今年進行巨額撥備。那些會計制度也太不合理,物業重估竟要成為損益表上的虧損,而不是資產負債表上的項目。
 
如果2008年是盈利是比正常偏低,再以現時指數的市盈率推算,我不會認為現時股市偏高。我會建議你要向前看,著眼點不應該放在過去甚至是現在的業績。從2008年偏低的數字回升至正常,分別非常明顯。
 
恆指有15間市值不足1,000億的公司,很多都非常有趣。我尤其喜歡國泰航空(293),現時市值400億元,長遠而言十分便宜,因為我相信國泰不會再次在石油期貨的對沖交易中損手。當情況回覆正常時,我認為國泰的盈利會升至每年50億元。雖然這需要很多時間,而2009年的盈利也不會很多,但我認為 2010年會再創高峰。現在買入可能太早了,股市可能會突然大跌;但如果真的大跌的話,而國泰回吐至8元的水平,可能會是理想的投機對象。
 
我必要說,我會等待在回吐時買入;但如果多數人都在等待回吐,那麼回吐就可能不會發生了。不過,如果股市真如Tim Holland所說,15倍市盈率是偏高的話,那麼我就實在太開心了。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組合檢視

2009-06-24


股市這樣的反應,是否在大家意料之中?有誰知道?

又或是不是假象,讓潛在買家垂涎三尺,不久便可得到回報?這點值得細想。如果出錯就會錯失機會;現在的價位似乎相當吸引,股市並非一下子反彈,而是慢慢地穩步回升。這樣的市況讓大家可以買入一些目標持倉,然後當股市再跌時,可以再買多一點點。

如果這樣做,即使不能成功摸底,手上有一部分股份仍是以低價買入。但這只是入市的方法,卻不能告訴大家應該買哪些股票 - 這才是投資最困難的地方。

鑽石組合再買一點匯控(5)其實也無妨,但我不知道,我的讀者手上是否已經持有足夠的匯控,分散投資會否更佳的策略。匯控可能是市場上最被低估的公司,但我不能保證到底匯控的股價會不會回升。尤其是市場上有數以十億的股份被釋出,現時一定會有龐大阻力。當股價回升時,很多人都會選擇棄船逃生以收回成本 -而很多投資者都曾在大概這水平入市。

這不是合乎邏輯的投資手段。很多所謂的投資者只想捕捉蠅頭小利,手上組合持股的「垃圾」程度不下於將軍澳堆填區。很多人都沽出了上升的好股票,然後留下壞股票(即下跌的股票),結果組合裡是一大堆垃圾股。即使在對上一次牛市,匯控仍然表現不濟,而偏偏它又是很多組合裡的持股,結果匯控一定會遇到龐大沽壓。

無論如何,匯控絕對是被低估。對於一個長線投資者而言,只要不在短期內沽出,等候風暴的逝去,匯控會帶來理想的收入和股息。

至於宏利(945),即使受到安大略證監會的調查,我仍然感到樂觀。這純粹是小事一樁,我擔心的反而是這間保險公司會否被迫減少季度股息。宏利的長線前景樂觀,但短期來說我對是否買入或有懷疑,因為短期內股價或很容易下跌。

然後是三大中資銀行:工行(1398)、中行(3988)和交行(3328),市值分別是17,700億、8,400億和3,720億元。我預計三間銀行在 2009年度的純利分別是1,300億、800億和320億元,推算市盈率分別為13.5倍、10.5倍和11.5倍。現在推測純利可能為時尚早,尤其是中期業績在8月中就會出爐,將為全年盈利數字提供不少啟示。

13.5倍的市盈率對於任何一間銀行來說都是便宜,我認為這些銀行於16至20倍的市盈率仍屬抵買。中行的市盈率雖然特低,但由於它比較依靠海外業務,所以增長率會比較慢 -雖然如此,但現價3.41元仍是便宜。至於工行,其相對同業的溢價,值得投資者等候一個更佳的入市機會。

中移動(941)公佈,上月的客戶增長理想;中移動的壟斷地位令其增長變得必然,而3G業務的新客源更是錦上添花。沒有跡象顯示,今年的中期業績不會超過去年同期的純利。以最新收市價推算,中移動的市值為15,300億元,以2009年預測盈利1,400億元計,市盈率只有11倍,實在便宜得令人垂涎。

你且看中國的經濟增長,就不由得對中國的樓市充滿憧憬。除了管理層不濟之外,買入地產股不太可能出錯。我認為瑞安房地產(272)的管理層有遠見、率直而且誠實,令買入的風險減至最低。這間公司2009年度的純利不一定會大幅增長,但我對未來兩年信心十足。這間公司的地產項目,專注在大城市中央地段的發展,強大管理團隊的結果是高質素的產品。此股不會構成組合裡最大比重的持股,但我對瑞房的推介是毫無保留的。

至於鑽石組合裡較小的持股,包括恆隆地產(12)和香港上海大酒店(45),以資產淨值計兩間公司都是便宜。我可能會進行短線買賣,但對兩者仍然是很滿意,所以不計劃會換馬。

除此之外,我手上還有20萬元現金。現在我心中充滿希望,正在等候股市下跌讓我可以再次入市。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為何我愛銀行?

2009-06-25



毫無疑問我是特別偏愛銀行股。不單是本地銀行--如果匯控(5)也算是「本地」的話--也包括中資銀行。當然,買入花旗也曾經令我非常後悔。

我人生第一次買入銀行股是新加坡的華僑銀行,那已經是60年代的事情,當時放寬了股東必須是華人的限制。

那時我在此股賺了一些微利,結果就沽貨離場,這樣做實在愚蠢。後來我認清了自己的錯誤,於是重新買回,然後不再擔心股價的上落,因為我把該股視為一生一世的投資。

我太懶惰了,沒有記錄買入的價位,所以不知道入貨時的成本價,而我相信過去的價位已成歷史,對將來沒有指導作用。

入市的價位,的確常會影響到人們的投資行為,令他們在不應賣出的時候沽貨。現在我每買入一隻股票,都是抱著「一生一世」的想法,只有在極端的情況我才會選擇沽貨離場。

當我參與一個新市場時,我比較傾向先看銀行股,因為它們通常規模龐大,而且知名度高。


我嘗試把注意力集中在知名的公司,因為它們的生意比較容易理解,而且我會比較有經驗--當然也有例外的。我親眼目睹銀行茁壯成長的過程。記得1973年油價暴升,倫敦股市崩潰,很多二線銀行都倒下了。我從此避開那些專做二按、又或者是靠本身投資交易來賺錢的銀行。

尤記得當年匯豐收購James Capel,那是一間大型的英資證券商。我當時大力批評這宗收購,幸好匯豐在損手之後及時離場。當花旗刻意擴張證券業務時(收購了Salomon Brothers、Smith Barney和Shearson Stone),我也避開了花旗;我以為它懂得經一事長一知,以為其銀行業務的盈利能吸收這些收購的損失--後來我發現自己大錯特錯。我特意避開那些靠本身投資交易來賺錢的銀行,也會避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等投資銀行(當然,連巴菲特也入股高盛時,我也不得不讓步)。

我認為普通銀行業務的純利是相當穩定的,而且有增長的趨勢;但每隔幾年都會有一次大規模的壞賬,皆因銀行與樓市的週期相依為命。這次可能是例外,但一般銀行都傾向過度撥備,然後之後又再回撥成為盈利。

我不知道這次匯控會不會這樣做,因為匯控過去為物業壞賬的撥備都是大刀闊斧--尤其是在Household International損手的時候。匯控已經透過出售資產來「填氹」,但即使是很大機會收回的貸款,匯控也會撥成壞賬。

至於亞洲的銀行(包括中資行),對美國企業債券的撥備不多,但它們參與的程度不高;星展銀行就是好例子。實在沒有理由盈利不會回升至原來的水平。

正常來說,沒有分派的盈利會令保留盈利增加,令盈利進一步上升。一般銀行的營業額是其總資產的2%左右,扣除壞賬和行政開支之後就是純利。無論利率高低,根據我的經驗,那便是借貸之間的差距,只要你能以6%借入資金然後以8%貸出,抑或是以1%借入然後以3%貸出,你能賺取的息差都是2%。

即使壞賬水平偏高,多數亞洲的銀行仍能賺錢。這條公式當然是太簡單,很容易就能被推翻。我認為中資銀行能賺的息差會超過2%,但這純粹是臆測。我不知道金融市場何時才會回覆正常,但如果中國的樓市是一個指標,那麼經濟已經重新起動。

對於一個著眼一生一世的投資者而言,長遠前景的變化不大。我有信心銀行的增長率即使不能跑贏大市,也至少與大市同步,前景絕對秀麗。



Share this:

TOP

東尼 - 通脹才是敵人

2009-07-15


60年前當我還在倫敦工作的時候,我每週的收入是剛剛1英鎊。當時我是某註冊會計師樓的一名文員,我實在難以想像竟然有人的薪金是低得如此離譜。

5年之後我辭職並跳糟到另一間公司,年薪升至每年450英鎊;當我通過考試之後,薪金更加倍升至900英鎊。當時我並不勤力讀書,事實上我只讀了三分之一的課程;但在考試之前的6個星期我讀過複習試題,最後竟然合格了。

當時一個新入行的註冊會計師的薪金大概是900英鎊;如果我去一間海外會計師樓去找工作,薪金可以升至1,000至1,200英鎊;如果去一間私人公司工作,薪水或可達到1,200英鎊;出國則可能升至1,500英鎊。

當時港元兌英鎊的匯率是1 港元兌3分之1便士,即是1英鎊兌16港元;也就是說,年薪1,500英鎊相當於24,000港元,折算月薪為2,000元。我不知道現時一個會計師的薪水是多少,但相信每月至少會有80,000元。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這意味著60年升值40倍,更何況現在的鎊匯是12港元兌1英鎊。

當時我的母親手上還有一點遺產,但是經過父親的揮霍之後,再加上通脹的摧殘,這筆錢已所剩無幾。我記得我曾經提及那些3.5釐的戰爭公債,那些所謂的穩健投資顧問建議母親買入,結果債券的價格從100英鎊面值跌至30英鎊。債價大跌再加上通脹的蠶食,原來的購買力到今天只剩下少許。

分散地持有一籃子以資產支持的股票,投資者就能保障資金免受通脹的摧殘。當然物業也是一種理想的投資對象。不過,所有按揭都是債務,在升市時固然問題不大,但在跌市持有負債就如被判死刑。這段經歷令我對股票有十足信心,我找不到一種能比股票更有效對抗通脹的資產。

通脹能夠無止境地腐蝕資產。當一個國家的政府不斷印發鈔票,終有一天通脹會大升。我相信美國將來的樓價,一定會比現時要高;而且我預料美國從中國的進口會螺旋式上升。

當我初來香港定居的時候,我找到了一個在廣播道的單位,售價30萬元。這正是1974年經濟週期的低谷。不知道該物業今天值多少錢呢?或許1,500萬元?這即是升值了50倍。當時便宜的樓房隨處可見,但其實每10年來看的話,樓價何嘗下跌呢?

我問老婆現在我們居住的樓房值多少錢。我們是在8年前以600萬買入,現在她說有買家願以1,500萬元向我們購買。這正正說明了,物業能夠保障資金免受通脹摧殘。沒有一種指標比樓價更能量度通脹。

通縮極少出現,在這種情況下你不需要保護財產的購買力;如果你持有現金的話,會損失少許價值,但你的購買力仍能保持,所以損失會被較低的生活成本抵消。

我相信股市也能量度通脹水平:股市會因通脹而上升。如果是這樣的話,股票投資者也能免受通脹之苦。無論是未來一個月、明年、或是5年之後,通脹定會來臨,正如死亡一樣。

看看你的投資組合,看看10年之後會發生甚麼事情,你會發現長線持有股票所得到的保障,會比短線投機者更大。這正是「買入並持有」(buy and hold)的奧妙。前者會帶來滿意的回報,而後者卻永不知足。



Share this:

TOP

東尼:天下第一倉: 股樓抗通脹

2009.07.23

 
通脹是你的財產最大敵人,它會逐步蠶食資金的購買力。尤其刻下各國以不同手段刺激經濟,例如搏命印銀紙,結果造成通脹問題加劇,儼如埋下一個炸彈。

過去十年,衣食住行的費用普遍向上,直接影響每家每戶。幸運地,你或你的配偶的工資,會隨着通脹而水漲船高;若你的工作能力備受認同甚至升職,你的薪水更可大增,繼而戰勝通脹。

如果你要依賴投資的收益來生活,隨着人口的平均年齡上升,退休年齡也逐年向後移,投資者因此更要好好保障自己的身家,以防退休金被通脹蠶蝕。

定期債券息微

將你的身家放進銀行做定期或買債券,收益無疑很穩陣,但日後卻未必夠用。若你堅持追求這種固定而又龜速增長的收入,慢慢你的消費能力便會下降,最終連你的生活水平也要降低。

要對抗通脹,最佳辦法是投資一些隨通脹上升的資產,例如樓房及股票。過去數十年,樓宇價值明顯上升,而恒指亦穩步上揚。

這是一場持久戰,不論買入樓房或股票,要有心理準備長期持有,不要存有打游擊搵快錢的心態。

從往績可見,長期投資的策略收效,但某些人自以為可挑戰這方程式,企圖頻密炒賣,做到高賣低買,最終反而錯失了大升浪。

雖然短炒未必一定跑輸恒生指數,個別散戶的確搵到食,但短炒收益無常,往往令人變得保守起來,甚至缺乏信心,終日守株待兔,等候入市機會,結果剩下大筆現金,沒有好好投資。

藍籌派息豐厚

追求短線回報的,往往不會押注沉悶的藍籌股,然而正正是穩重的藍籌股,才是長遠替資產增值之道,透過恒常的派息,令你可慢慢累積財富,滙豐及中電( 2)便是持續遞增派息的好例子。

中國無疑是東亞地區的焦點,惟內地具潛質的藍籌股尚未經考驗。儘管中移動、工行及中石油等,已是其領域內的全球最大企業,但它們的表現仍很幼嫩,而且中國政府作為其大股東,根本未讓它們有機會,證明自己的實力。

這些中資巨企背負着包袱,往往看重政治多於股東利益,好像中國政府為引入競爭,將較好的 3G牌照,拱手交予中移動的對手;中石油的管理層,又有否向當局反映,股東不滿公司去年將油價定於過低水平呢?事實上,談判桌上的雙方實力差天共地,小股東的籌碼,不足以與控制大局的政府討價還價。

不過,這些中資企業,因為規模得享藍籌地位,但是否絕對值得投資,仍未有答案。


Share this:

TOP

東尼 -   新股熱潮與內地銀行

2009-07-31


又是新股發行的季節,主婦們又爭相投入這場抽獎中,而贏家往往只能獲得少許回報。這跟買入累計股票期權是同一道理,平常不會有大問題,但當你手上股票越來越多時,可能會面臨相當大的風險和損失。

不過我不認為那些投資者真的有瞭解過這些股票的基本資料,如果有的話,我懷疑他們還有沒有意欲插手其中。可以這樣說,他們認購新股的行為,更多的是勢頭和壓力迫使的。

打從新加坡開始,我就對水泥公司有成見,不過看看安徽海螺水泥 (914) 的表現,就知道我可能是錯的。不過我也察覺到其令人擔憂的盈利波動,而水泥價格也很飄忽,但眼看新股金隅集團 (2009) ,按股價10元計市值為370億元,而去年盈利為13億元,真要一點異能才可支撐股價。

到底此股值不值得你去買呢?

如果你能利用手頭上已有的股票賺錢,又何苦要追逐此股帶來的微小利潤呢?

早前在我家人的遊說下,我不大願意地認購了碧桂園 (2007) 新股,現在還持有少量,或許是我太驕傲,所以沒有沽掉。

但如果之前,你在我推薦工行 (1398) 和建行 (939) 時用100,000元買入該股,即使是以股價4元買入,相信現在所賺的都會令認購金隅集團股票所賺的相形見絀,但偏偏不少人卻願意押注在新股上

。好的推介何止工行和建行,請君快快從新股熱潮中醒覺吧。

如果你夠幸運的話,

你原本值3,000元的投資現在已值5,000元,下一步該如何呢?穩守是唯一的答案,因為你還可以善用你的資金,又或是把股票賣掉,好好獎勵自己,但絕對不要再入貨,這會打亂你的投資組合。

不過這場

新股發行的狂熱不會持續太久,屆時這就成了一個「音樂椅遊戲」-- 每個人都只顧保住自己的位置。

屆時恐怕投資者們都要淚流滿臉,盤算著如何減少損失了。

不過這終究是場遊戲,如果經紀們都本著為客戶賺錢,而不是只顧在交易中抽佣的心態來對待那些主婦的話,那麼這可能是場皆大歡喜的遊戲,但這似乎不太可能。

內地銀行

到目前為止內地銀行還沒有公佈何時會發表中期業績,不過它們已開始增加對客戶的貸款。人們大概會視之為一個好消息,儘管這跟中央的救市計劃有所衝突。

可以預料的是,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表示,銀行的做法會導致過多可能變成壞賬的借貸,甚至更多的撥備需求。也許他們也有道理,但在借款之前就認定會成為壞賬,是不是太草率了一點?

現在很難知道大眾對於這消息的反應,但應該是正面的,這只是程度上的問題。這些銀行不大可能假定借出去的款項都會成為壞賬,也不會不增大撥備,因此我對它們的盈利預測應該是屬於保守的了。

有關當局下一個要留意的是農業銀行的新股發行,內地當局也希望這樣一個市場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同時盈利也接近我們預料的水平。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不認為市場會出現嚴重的調整,另一方面我也不相信股市會如氣球般不受控制地上升。

因此,如果工行能在2009年賺得1,170億元人民幣,或是每股5元人民幣,5.5港元的話,那麼市盈率會是10倍,那是一個連看淡的分析師都認為低的水平。現在我會靜待中期業績報告。


Share this:

TOP

經濟要緊嗎﹖

2009-08-17



「即使股市在未來10年都關門,我也不會覺得有問題。」
 
如果連巴菲特也覺得沒有問題,那麼小投資者不必大驚小怪。如果你有一個優質的投資組合,然後長線等待股息滾存和資本增值,你唯一需要關心的,只是你持有的公司在風浪中的表現如何。
 
但那些經紀行、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才是你最大的敵人。他們才會覺得是問題,因為如果股市關門大吉的話,他們就不能併命買賣你手上的股票;然後就不能賺取佣金和那些巧立名目的費用──最後承擔費用的當然是你。
 
理論的確如此,但當巴菲特研究然後買入一隻股票之後,他並不會關心利率、油價和商品價格、經濟數據、救市方案、短線股價走勢諸如此類。他最關心的是一般的財務報告,從而推測公司的生意和財務狀況。他已經從頭到尾做了不少功夫。
 
你會發現,所有東西的價格都會無可避免地上升。而且經濟增長和就業增加的時間,是會遠遠超過經濟收縮、就業減少的艱難日子。最後,美國最終一定會繁榮起來,而生產力也會上升。
 
所以巴菲特不會太過介意經濟週期的高峰和低谷;他會挑選最優秀的、有能力面對一切困局的管理層。他的股票組合會集中投資,因為一隻股價合理而又有頂尖管理層的股票並不易找。
 
通脹、經濟增長、長期繁榮和生產力的提升,最終一定會令盈利增加、股價上升。所以我敢寫包單,恆指一定會超過最高的33000點,而道指也會升穿14000點。由於現時的經濟問題並非源自香港,我認為恆指會比道指更快創下新高。
 
過去兩年股市大幅波動,令投資者有機會以極佳的價位買入世界上最出色的公司。可惜,大部分人都沒有把握良機。全世界的投資者都仍然在等待機會,在通脹把他們的資本蠶食之前賺取微薄利潤。他們可能永遠等不到這種機會;即使有機會,普通投資者也會不敢利用。所以他仍然在場外觀望,但最終牛市不留人,股市在他眼前緩緩上升。
 
最終,他卻會被巨大的貪念所控制,一如數以百萬的投資者,去股市找尋不存在的財富,而股市則已經趨近見頂。
早著先機的長線投資者已經有資本增值和股息滾存,即使有三、四十巴仙的跌幅也不會是世界末日。但那些在股市便宜時不願入市的投資者,在太遲的時候才被貪念所控制。
他們很難在幾個星期內承受三分之一的損失,唯有虧錢沽貨離場,這正是股市見底之時,而他在五年內都不會再次沾手,結果又錯過了豐厚的利潤和股息。在下一次頂峰的時候又再入場,又再損手,永無止境。
 
為何人性和投資市場一定會有這種又愛又恨的關係?牛市只會向少數人招手,而熊市卻把無數人引入陷阱。
 
股市會跟隨純利上升,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一間公司的股價升,是因為在這個時期內累計股東應沾溢利上升。如果股價升得比股東應沾溢利為快,一定會跌回來。如果股價跑輸純利,一定會追回來。這是理論。
人沒有預知能力,我們不能估計一間公司未來每一年的盈利,所以投資策略應該是買入並持有。投資者買的是長線盈利能力、一間公司的成功,而且應該不理那些注定發生的盈利波動。這種波動往往會令股價也很波動。
 
我很驚訝,那些世界上最聰明的頭腦,竟然在爭拗現在的復甦到底會是V型、W型、U型還是開方型?沒有人會知道答案,即使知道了也沒有用,因為股市早已消化掉所有消息,當答案就在眼前時,我並不會驚訝。
 
最好的公司會在任何環境都能茁壯,理論上復甦得越快、純利越多、股價越高。如果我手上的股票在三至五年內倍升,除非業務表現有重大變化,否則我是基本上不會沽出。如果在某一時間甲股比乙股相對便宜,那麼我會想先買入甲股再買乙股。
 
過去幾個月我去過不少旅行,與很多國籍和行業的人談過,我現在只找到一個人是長線永遠看好然後把所有資產都投資在股票上。我每個月都會見他一次,與他分享我的看法,從而說服自己我的想法是正確。要做一隻孤單的牛,老實說,是很痛苦的。那些自稱看好的人,其實都在等待一次調整(他們心目中的調整永遠都不會出現),不知道該買甚麼、何時買入,結果大部分資金都是現金。
 
人有太多事情要去想-工作、按竭、婚姻、子女、教育成本、退休金等等。他們只會聽報紙上、電視裡說的東西──全部都是看淡。然後掉進投資銀行策劃的騙人投資計劃,輸掉所有資金,然後發誓不再信股市。他們永遠都走不出輸錢的惡性循環。
 
我希望過去五個月來,這個專欄已經警告了你應該做的、不應該做的事情,以及投資市場的陷阱。
 
我再講一次。不要參與那些由海外投資銀行策劃的投資計劃。要把全部錢都投資,否則它們都會跌進鹹水海。現金是你的敵人,長線投資才是朋友。不要在泡沫的時候投資── 例如現在的商品。不要隨波逐流,被免跟風買股。
自己研究。不要相信你的銀行,也不要聽它們的建議。儘量不要理經濟和政治。不要短線交易。當你的經紀打電話給你時,叫他收線。只有物業比鄰近地區便宜時才買入。
只要你知道自己在做甚麼,任何中國的物業都可以買入。避免入那些營運歷史少於十年的公司。
不要買期貨。只買那些業務不易、甚至是不可能被抄襲的公司。買些受到短暫衝擊的好公司,尤其是當股價的跌幅大過衝擊所帶來影響的公司。買些連傻佬也明白的東西。
 
現在世界上有數以萬億的資金,扣除通脹之後甚麼利潤也沒有,而股市仍然只有最高位時的一半;多數投資者都錯過了5個月來的反彈,人們籠罩在恐懼和妄想之中。牛市並沒有向他們發出邀請──最終的結果,不是就在眼前嗎?



Share this:

TOP

東尼 - 平安與中人壽

2009-08-26


當大家看到平安保險(2318)的業績時,可以想像該公司的經營環境極度波動。截至2008年12月止過去三年錄得的盈利分別為78億元、200億元及3億元。任何良好的投資經理也會對如此巨大的波動側目,尤其是一家人壽公司。

但我是老一輩的人,而我會喜歡看到較穩定的盈利表現才將血汗錢押上。但不幸地美國的制度令損益表更不清晰,這些波動並非來自盈利的大幅變化,而是由於資產負債表的調整所致。結果,大家不能判斷未來的盈利趨勢和方向,而腦海裡必須有正確的數字才可作為衡量,不用在帳目上發掘出來。

平安股價為62元,市值達4,550億元,是個相當高的水準,即使以最大盈利200億元算,市盈率也達22倍,如果以去年少於10億元的盈利計算的話,得出的結果就只會更加離譜。但07年那個更高的數位是通過龐大股票交易盈利所得的,而通過一些手段,當中的一半可以被扣減,從而得出存在傾向的資料,假如真的有人將之跟08年平安在富通銀行的失誤投資與公開的盈利相比的話。

這是一家令人鼓舞的公司,而且其保險銷售也正以非常好的速度增長。作為一家企圖打入銀行業的公司,最近購入深圳發展銀行的決定也未嘗不是個好主意。不過當賣家對於是次交易表現得如此雀躍後,人們可能會懷疑這是不是個圈套。

截至09年6月止的半年盈利為54億元人民幣,是個正常水準,而我預計全年盈利應該為120億元左右,到2010或是2011年時,盈利穩定增長至150億元。也許盈利能在2012年至2015年間達到200億元,雖然這可能是個長遠投資,但在此盈利水準變得更現實前,不必太早進行投資。

中人壽(2628)股價為33元,市值9,300億元,是平安的兩倍多一點,而半年盈利為182億元人民幣,是平安的三倍多。

不過,這對我而言不是什麼`正面的消息,因為一大部分的盈利都是來自達100億元人民幣的證券銷售。這對我而言太過取巧了,如果有運的話,盈利就能被倍大。但如果時不與你的話,那麼代價可會是很沉重,而市場也可以相當變幻莫測。

雖然如此,中人壽的盈利表現比平安更波動,
截至08年底止的三年盈利分別為200億、415億及240億元。
人壽產品的銷售額增加了10%,在中國而言並不算多,也肯定比平安少。但中人壽似乎過分依賴其投資,並大部分盈利都是由之而起。

在大部分為金融資產的11,600億元中,中人壽有5,400億元人民幣為債務證券、1,400億元人民幣為證券、還有2,760億元存款。

但跟這些資產對立的是9,500億元人民幣的債務,大部分是被勾銷了的保險銷售,而這令股東資本只剩下2,100億元人民幣,比9,300億元的市值差得遠了。

作為比較,平安的資產為8,800億元人民幣,負債則為7,800億元人民幣,股東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相較其4,500億元的市值。這絕對是貴的,我也不會急於購買此二股中的任何之一。

但我仍對中人壽的180億元人民幣半年盈利有所疑惑,相當於全年360億元人民幣,按資產淨值2,000億元人民幣,或年率18%計算,我覺得似乎太高,而持續下去的話肯定會影響資產值,因資本變成了收入,並轉移至損益帳目變為正常收入。

另一個問題是中人壽更活躍於普通險,並且特別銷售汽車保險。但我的經驗發現,汽車保險絕非有利,因為受害人與車房往往會聯手索償。

不過,即使中人壽全年賺取360億元(按人民幣兌港元為一算),市盈率仍高於25倍,對我來說實在太高。按今日的價格,我恐怕不會買入這些股票,即使兩者在初上市時我也曾極力推介。但如果真的要買,我會寧願選擇平安,因我覺得該股較易理解,當然其於銀行業務的權益也有一點分散作用。



Share this:

TOP

小注怡情

2009-09-16


當我想吃一塊肥豬肉、而老婆卻因為胆固醇過高而阻止我的時候,我的反應是:「小吃怡情」。所有我喜歡的食物,現在似乎都不可以吃了。其實胆固醇很少成為人們死亡的直接原因──不過老婆告訴我說,胆固醇過高會引至心臟病,而這是很多人的死因。

我以前常常吸烟──而且是每天三包、每包二十支未經過濾的香烟。我也喝酒:當人們差不多飲醉的時候,我才剛剛開始真正地飲。當醫生問我的時候,我只會說我「間中」抽煙、飲酒。

賭錢也是一樣──小注怡情,有何不可?尤其是那些退休人士,天天去證券行「(手禁)冧巴」,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已經成為一種樂趣、一種訓練智商的方法,而不是積聚財富的門路。如果能夠賺錢的話,更是一種額外的甜頭。

但如果要百戰百勝的話,這些所謂的投資者是用錯了方法。很多這種專業散戶都常常賺錢,否則他們早就金盤洗手了──可能是因為灰心喪志,也可能是因為資金已經輸光。不過你再看看他們的交易紀錄,就會發現有一堆失敗之作,賺錢的早已沽出、蝕錢的卻留在組合裡,結果組合裡的全都是壞投資項目、好投資早已講拜拜。

很少人能夠從炒賣中賺錢。他們可能在一兩單交易中大賺,而且把一兩次的成功告諸天下,但即使是最老練的炒家也會輸錢--他們並不會告訴你輸錢的經歷。而背後輸掉的資金,甚至會比利潤更多,這些人很快就會退出離場。我會說,這些人有可能會賺些錢,但實際回報的百分比並不高。

如果他們投資的目的,是要打發時間並且找點東西來填補精神上的空虛,那麼交點費用又何足掛齒。這就像去戲院看場電影,而且從中得到娛樂,遠遠比一齣兩個小時的電影要多,因為一單交易可能要等幾天。

但如果要積聚財富的話,那麼我相信會有更好的方法,而且風險更加低。炒股票就像去賭場,又或者去跑馬地或者沙田馬場,勝出的機會與賭博差不多。如果你有太多錢,而且能夠控制輸錢的限額,那麼你根本不用怕。

對年輕及經驗較淺的人來說,尤其是如果想加入金融業,那麼我認為從賭博中汲取教訓是必須的。最好就是交點學費,然後汲取經驗。年輕人仍有收入來源,可以輸得起,而且有大把時間可以把錢賺回來,即使被炒魷魚也能轉工。

但如果你想賺大錢的話,那麼你要看看你有多少資本、以及如何能夠分散投資。

投資的奧秘,不在於賺大錢,而是不要蝕掉資金,讓資本不斷累積。

如果你每年能賺15%,那麼你在5年內就能賺一倍,10年就有4倍,20年是16倍,50年之後,你的回報就是2的10次方──即1,024倍!10,000元的投資就會變成超過
1億元。

你需要的是耐性,因為很少人願意等這麼久。這不需要過人的遠見,只需要堅忍和長線的策劃。你可能要一點運氣,但這不是必須的條件。只要你每年回顧你的組合兩次,看看那些股票的表現較好,這並不需要花太多時間。



Share this:

TOP

東尼 ---  天下第一倉
2009年10月08日 星期四

撥備≠虧損 


虧損和撥備,兩者存在很大的差異。虧損是指銷售過程中的實質損失,而撥備則是指資產的市價,低於成本價所產生的賬面損失,惟你仍然擁有這資產。
很多讀者都持有物業,正如你們所知,香港樓價就像搖搖般經常上上落落,但不論這層樓的市價,較你當年買入價低兩成還是高兩成,它均能克盡己任,為閣下提供一個遮風擋雨的安樂窩。
樓價升值,你亦不會得到任何額外利益,除非你決定將物業賣掉,惟若沒有財務需要,現時又住得舒適的話,為何要這樣做?當然,你可能選擇刻下將物業加按再買樓,但既然閣下的物業會升值,其他物業亦然,除非你打算把套現所得的錢用作投機,否則不建議這樣做。
假如樓價不幸下跌的話,你亦可以安慰自己,因為根據歷史,跌市往往短暫,故沒有理由要賣樓。而且,樓價下跌對你也可能有利,如想提升居住質素的話,跌市正好讓你以平價買到較大的單位。

物業重估荒謬

在香港,以每年年底的物業市價,再與買入成本價作比較,用以計算盈利或虧損,是件愚不可及的事。不過,這正正是現時會計準則要求上市公司的做法,就算公司不打算將物業出售,但只要物業估值上升,便必須當成盈利入賬。更荒謬的,是要求公司就這些盈利納稅,即使香港根本沒有物業升值稅這回事。
以希慎(0014)為例,它坐擁三百億元的物業,大部分用作出租,一般來說,每年收到約十億元租金。假設樓價一年有一成波幅,希慎在物業估值上便會有三十億元的變動,故儘管其租金收入無變,它也可能會因物業升值一成,而錄得四十億元收益;又或出現二十億元虧損。
滙豐(0005)及很多國際銀行均曾作出巨額撥備,我們稱之為「撥備」,而非虧損,儘管現時會計準則要求把這些撥備在損益表入賬。但我關注是當這些撥備真的變成虧損時,是否需要在下一年度的業績公布,畢竟這是股東評估公司價值時的必要資訊。

會計制度扭曲業績

在海嘯期間,曾經有文章指若刻下的會計準則在九十年代已存在的話,很多銀行可能早已捱不過,要進行不必要的集資。所以,現在我對這些撥備是否真正虧損毫無頭緒;究竟是銀行變賣了資產導致損失,還是將來會有大額回撥入賬在損益表呢?惟這樣便會放大未來的盈利能力。
我相信新會計準則是金融海嘯的元兇之一,因為它壓低了企業盈利,儘管明知這些撥備長遠而言根本被誇大了。在盈利計入這些資產負債表的變動,根本扭曲了如希慎等的公司業績。
所以,企業能夠輕易地憑着會計制度掩人耳目,逃避展示真正的業績,因此我對滙豐今年的業績相當有興趣。惟就算這間銀行真的有所掩飾損失,它的業績亦應有增長,因為去年作出的一百億美元商譽撥備,今年應不復見。所以,滙豐明年三月所公布的業績應該討人歡喜,足以支持刻下幾乎復原的股價。 


Share this: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