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這8件事孩子“不宜過早”嘗試

這8件事孩子“不宜過早”嘗試

http://tw.anyelse.com/article/4934.html

老祖宗留下“揠苗助長”,“欲速則不達”的很多故事,針對孩子的教育成長來,有許多事對孩子來講,其實是“不宜過早”嘗試的。


一、過早學步
人們一直存在一個認識誤區:認為幼兒學步越早越好。確實有許多嬰兒在1周歲前就能蹣跚上路,國外甚至還有6個月的嬰兒學步成功的紀錄。
但過早學步,會直接嚴重影響孩子前庭覺的充分發展。因為當孩子充分爬行時,孩子前庭覺重要的左右腦資訊交換組織——海馬體,會垂直地心引力跳動,促使其跳動頻率適中。而不會因為海馬體的跳動速率問題影響孩子左右腦的資訊交換,導致孩子長大後的閱讀、學習障礙。
其次,根據國外眼科專家的一項新研究,不滿周歲的嬰兒,學爬比學走更合適。原來,嬰兒剛出生時都是近視眼,這種情形將持續到孩子一周歲以後。爬行是 寶寶視覺系統健康發育所必不可少的關鍵階段。故專家建議:未滿1周歲的嬰兒,宜學爬,不宜學走,否則較易產生兒童視力發育障礙。
如今小學生中“小眼鏡”越來越多,原因錯綜複雜,但嬰兒過早地學步可能是重要因素之一。
再次,爬行太小的寶寶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都尚差,學步時跌跤甚至受傷的可能性會增加,由此引發的強烈“挫折感”往往讓不足周歲的寶寶難以承受,情緒上很可能出現不安、緊張,這對寶寶的心理健康十分不利。
此外,不滿周歲的寶寶骨骼也還較“軟”,過早學步會增加“羅圈腿”的發生率。


二、過早寫字
為了培育“神童”,一些家長很早就教孩子寫字。實際上,從幼兒的生理、心理發展來說,幼兒期兒童神經抑制機能還很差,並不能過久地控制自己的行動,或從事過分細緻的作業活動,或保持長久的注意力。
在知覺方面,他們常常表現出不精確的特點,較難區別外形相似的文字;在空間方位方面,他們沒有足夠能力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對性和感知角度的概念 ——其實3-4歲的幼兒大多仍對上下左右等方位認識模糊;在手的運動感覺方面,幼兒手的手部關節骨化過程還沒有完成,手部肌肉的力量也很差,不能勝任需要 持久用力的書寫動作;再說幼兒的手、眼、腦的協調能力也差,他們寫字時,眼睛往往追隨著筆尖,為了能看到筆尖的動作,他們不得不歪著身子、側著腦袋,並盡 量使右側的肩、肘、腕向前。
因此,過早地要求幼兒以正確的姿勢和筆順(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書寫文字,特別是漢字,不僅會使孩子力不從心,還加大了他們罹患近視的危險。
專家們建議,5周歲之前,原則上不宜教寫字,更不宜給孩子定下寫字的任務指標。
[url=][/url]


三、過早背古詩
在家長的壓力或鼓勵下,不少孩子都學會了不知所云地背誦多首古詩。頗感得意的家長還會不時讓孩子當眾表演。殊不知年幼的孩子根本無法理解古詩蘊涵的深刻意義,這種“背誦”無異於鸚鵡學舌,無論對孩子的語言學習,還是文化修養提高都沒有一點實際意義。
建議家長不妨讓孩子背誦一些他能理解的、發音也簡單的兒歌,在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語言能力等方面,效果一定比背誦古詩好得多。


四、過早戴手套
有家長怕寶寶用指甲抓傷自己,所以會早早地給寶寶戴上手套。到了冬季,寶寶們也被戴上手套保暖。這些原本無可厚非。但幼兒戴手套,特別是長時間地戴手套,其實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弊端。
比如,戴手套後手指活動大受影響,寶寶手指功能的自由發展便受到阻礙,而肢體活動是由大腦來控制的,尤其是手指的活動對正在成長的大腦發育很重要,由此智力發育便可能隨之而減緩。
手掌長時間地被濕熱不透氣的手套包裹著,寶寶幼嫩的手掌及指間容易藏汙納垢。
專家建議:即便在寒冷的冬天,家長仍應時常幫寶寶裸露、活動手指及伸展手掌,指導孩子多多用自己的手指按摩臉部和其他身體裸露部位,促進寶寶的神經智慧發育。


五、過早和寵物親密接觸
嬰幼兒最好少與寵物親密接觸。因為寵物的毛髮、皮屑、唾液、糞便等都是危險的過敏原,容易被孩子從口鼻吸入身體。嬰幼兒身體的抵抗力差且較為敏感,接觸寵物如狗、貓、鳥等,還可能產生不良的過敏反應,如眼睛紅腫、流淚、鼻塞、咳嗽、哮喘,等等。
此外許多寵物身上多毛,清洗不易,其毛髮、分泌物、排泄物中皆存有許多未知名的細菌、病毒或寄生蟲(如蝨子、疥蟲),容易轉移到幼兒身上導致怪病。
更值得警惕的是,獸性難以預料。寵物咬傷嬰幼兒的事件並不鮮見,動物的口腔中存在許多細菌,寶寶被咬之後皮膚很容易受感染,導致諸如皮膚潰爛、敗血癥、骨髓炎甚至狂犬癥。


六、過早學用筷子
儘管手指動作的訓練可以促進大腦發育,但也要以大腦發育到一定水準為前提。太早學用筷子其實無助于孩子的智力開發。孩子在2周歲之前,學用勺子吃飯更為適宜,等孩子3-4歲時再練習使用筷子也不遲。
使用筷子須通過手部、腕部、肘部、臂部甚至肩部的多個關節的精確協調配合。過早要求孩子用筷子,一旦他們失敗,還可能招來父母的責怪,這會讓孩子進餐積極性受挫,食欲受影響。
七、過早聽“大道理”
有經驗的父母都知道,跟2歲的寶寶講“大道理”無異於對牛彈琴。因為這麼小的寶寶還沒有足夠的智商和情商去理解別人的需要和欲望,也不會對自己的需要和欲望做合理抑制。
當家長發現寶寶跟其他孩子爭搶玩具時,需明智地對寶寶予以足夠的尊重,而千萬不要用“自私、小氣”這樣的字眼來教訓寶寶。您得“默認”孩子的“自私”或“小氣”,再在合適時機通過遊戲等方式説明孩子盡可能地克服妒忌,並學會與別人合作和分享。


八、過早接受專業運動訓練
家長都“望子成龍”,有些人喜歡早早地將幼童送去接受專業的運動訓練。美國兒科醫生協會的專家研究發現,這種做法無異於“揠苗助長”,可能還會 對孩子身心兩方面造成嚴重傷害,比如造成肌肉或韌帶拉傷、骨骼受傷、食欲缺乏、情緒異常、女孩初潮提前、心態自負或自卑,等等。
實際上,學齡前兒童一般都看不出有何種體育才能或興趣。不妨等孩子長大到12-13歲時,在其自願基礎上,再鼓勵其選擇感興趣的項目進行訓練。


Share this:

TOP

發新話題